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着月饼, 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1.八月十五为什么被称为中秋节? 用横线画出来。
2.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你都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把好玩儿的事儿和大家分享。请你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鲁班造“锯”

一天,鲁班到一座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然而手却被茅草割破了,渗出血来。(1)“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 发明)茅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 突然)割开了一道口子。(2)他想:“要是也用带有许多小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3)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造了边缘上带有几十根锋利的小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鲁班给这种新(发现 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锯”。

1.鲁班造“锯”之前,人们用_________砍树,很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句子,梳理一下鲁班能造出“锯”的三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
4.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要是也用带有许多小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专项训练。

卢沟桥的狮子

①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5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②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备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正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③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數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有501只。

④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为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其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本文主要是围绕卢沟桥什么特点来写的? (    )
A.历史悠久B.外形美观C.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2.第②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3.文中具体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哪些形状?用“_______”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练笔。(选做题)
课文在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时,先总写,再通过生动的词语围绕“美观”进行具体描写,这样写可以使结构更加清晰。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你的校园。
总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具体写: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月光   (_____)的翡翠   (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的山野  (_____)的柿子  (______)的水墨画
2.家乡的秋夜有___________的特点,在文中,作者把家乡的秋夜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取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选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清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写的,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等习俗。
3.诗句中_________写出了清明的天气特点,__________写出了行人的神态特点。
4.“借问酒家何处有”中“借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求知B.随心所C.摇摇
6.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节

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

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1.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第④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
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
3.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______)
(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______)
(3)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______)
5.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的来历。
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
_____________,这大概是从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表达。
题目:难忘的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围绕“难忘”来组织材料,写出为什么难忘。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