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一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的宴席。把____比喻为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竞有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____、广泛流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其他,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引用《汉书》记载的故事,既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皮影的绘画也有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水、草、云等纹样为图案
C.皮影的高度比较统一,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D.其他戏剧和皮影戏一样,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4.文中画线句中的“之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

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树木和花草随风摇          散发出浓       的芳香。罗宾逊情不自       地说: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镇上的人听说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能卖钱,喜不自胜。

罗宾逊回到城里,找专家对白银仙境的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1.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
________        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       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话写一写罗宾逊的突发奇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宾逊为什么要买白银仙境的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        )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和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shú)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猪八戒,沙僧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qiān);旁边站着个梳了髽(zhuā)髻的小脚女人,她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写灯节各式各样的花灯时,其中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通身涂了________,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能把风气死,所以叫“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中介绍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应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对     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馆。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衰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ào),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也是(粗野   粗鄙)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纸短情长     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迟     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本文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照_____顺写的,全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但是为什么“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鼓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下列词语对这一场面概括不恰当的是(      )
A.气势磅礴       B.刚劲激昂       C.温婉含蓄       D.粗犷豪放
3.从第②段中找出三组体现状态变化的词:(      )——(      )(      )——(      )(      )——(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念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少有机会能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只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乱教室的黑板。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上讲台,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是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以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声名狼藉:指大沙头贫民窟名声________
例外:罗杰·罗尔斯与________不同,他不仅________,而且________
2.文中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这句话”是________
3.“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旗帜”在文章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校长的话让他有了什么改变?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秦腔(节选)

贾平凹

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麦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     廖)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橡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技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涌)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 jīn   jìn)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 guǎng   kuàng)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 ;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国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注音,画“√”。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题的转变。B.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C.表示插说。
3.在文中用“﹏﹏﹏”画出有关陕西人外貌的描写。
4.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是哪些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评论为“大喊大叫”的秦腔为什么几百年来依然兴盛?请说说你阅读选文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