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尊重他人 | B.和蔼可亲 | C.善解人意 | D.糊里糊涂 |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 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 她有点不相信 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 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 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___________,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给第四段加上标点。灰雀(节选)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③A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C“一定会飞回来!”男孩(一定 肯定)地说。
1.画“——”的句子中“他”指的是①宋濂(lián)是我国明代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
②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这书看。”宋濂说 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 到期限就要还 这是个信用问题 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③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长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④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①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②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④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⑤会飞回来?”
“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 当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果然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用“√”选出恰当的词语。A.列宁非常喜爱这棵高大的白桦树 | B.列宁非常喜爱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
C.列宁平时没什么事做,很清闲 | D.列宁家境富裕,经常有多余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