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诗一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蜻蜓立上头。
1.第一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第二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 ①《小池》 ②《池上》 ③白居易 ④杨万里A.春天 | B.夏天 | C.秋天 | D.冬天 |
春天是这样来的
叮咚叮咚,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呼啦呼啦,
柳枝弯弯柔软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哔剥哔剥,
春笋在泥土里快乐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1.读一读,连一连。绝句
①迟日江山丽,
②春风花草香。
③泥融飞燕子,
④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A.冷 | B.秋 | C.夕 | D.卧 |
乡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王昌龄 (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
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
A.夸张 |
B.比喻 |
C.拟人 |
D.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