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每一条。
2.〈形〉用于“赤条条”。形容身上一丝不挂,毫无遮掩。
1.指条例、条文、规定等。
2.指纵向的组织系统;纵向的领导关系。
谓有条理、有次序。
《尔雅·释训》:“条条秩秩,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如天之为》:“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时之条条然也。”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独不见水中之鳞乎?曲港之瀆,其生条条尔。”
畅达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其基壤之所加,润泽之所被,条条无疆。”
犹言每一条。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清 陈维崧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词:“含情试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
犹萧萧。形容风声。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但见残釭明灭,纸窗风声条条,若有弹指而泣者。”
指各项事业的组织系统。与“块块”相对。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那个时候,也确是有些干涉过多,上面‘五多’,条条往下插,插得下面很乱。”
指条文。
《人民日报》1965.2.24:“一个革命战士,不能光看到职责规定的条条,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拚上命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