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章辞意洗练,充满人生智慧,比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
对于老子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
(2)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明阳
(3)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一件。
——习近平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宋】方岳②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 |
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 |
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 |
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
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 |
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 |
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
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 |
燕子
席慕容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②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到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③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想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听了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④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⑤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遵从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⑥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⑦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⑧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⑨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很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安静的黑色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⑩一直到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⑪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⑫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以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⑬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对第⑨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使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
B.文段使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
C.“朦胧的欢喜”是因作者想到了和亲人在一起的快乐。 |
D.“朦胧的忧伤”是因作者心怀对故土的思念。 |
A.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表达他因粗心大意而听错了歌词的懊悔之情。 |
B.第⑦段连用了四个问句,能很好增强文章的语气。 |
C.第⑦段突出了作者在南国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其中暗含者对故乡的思念。 |
D.作者想保有那些“美丽的错误”,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还能排解作者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她的思乡之苦。 |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第二境界则是守得住;耐得住寂寞坚持着,唯有这样,才能够走到第三个境界,得到你想要的事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
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人民论坛网”2022年12月3日)
材料二: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进行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
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华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性的实证,不仅为过去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形成成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话与考古、历史文献的比照研究中帮助当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重视文化制度创制、强调科学发明、弘扬创造精神的特色,说明制度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长处,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创世神话体现的科技创新传统此前常被忽视,但女娲神话讲述的制陶与冶金技术的发生,燧人氏神话所讲述的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神农氏神话讲述的中草药的发现,黄帝神话讲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嫘祖神话讲述的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帝喾神话讲述的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无不体现了申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建构。
(摘编自任小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文汇报》2022年12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建设要实现价值固基、体系完善、动力强盛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建设独特功能,走创新之路。 |
B.中华创世神话强调科学发明,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 |
C.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义。 |
D.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而且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 |
A.西方文明中心论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中华神话,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 |
B.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
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
D.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既有中华路径,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A.张载“横渠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B.钱锺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
C.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
D.王蒙《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
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课文《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可浮游于江湖的独特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课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互联网时代,“无滤镜不自拍”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大家会在修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以便让照片在发布到网络之前变得完美无瑕,比如用修图软件使脸颊变得更瘦、更匀称,使鼻子变得更高、更挺,使肤色变得更白……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 67%的人承认会编辑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以提升个人形象。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方向的选择中有魄力,方向的选择中有情怀,方向的选择中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