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至境是指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不同的文学类型有不同的艺术至境追求。一般而言,浪漫主义类型的作品追求意境的营构,象征主义类型的作品追求意象的呈现,而现实主义的作品则追求典型的创造。人类通过这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的追求,实现人类自身心理功能知、情、意在文学上充分的表达。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文学典型形象的创造,使人类的“知”(认识)的心理功能在文学上放出异彩。没有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能不通过典型形象的创造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笛福的鲁滨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巴尔扎克的葛朗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罗贯中的刘备、孔明、张飞,施耐庵的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曹雪芹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鲁迅的阿Q,这些人物的名字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共名”而家喻户晓,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现实主义若是不能创造程度不同的典型人物也就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了。
那么,什么是典型呢?过去有许多讨论。
有的说,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的说,典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熟识的陌生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没有揭示出典型的特征。因为用哲学术语来解说典型,总是把问题大而化之,我们可以说不但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偶然与必然的统一,实际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偶然与必然的统一。所以这种典型理论说了等于没有说。至于别林斯基的说法则是一种比喻,我们可以理解,但仍然没有得到确定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说法,都建立在“综合”论、“拼凑”论的基础上,就是说、典型是对同类的许多人相同的行为特点的综合和拼凑。要写一个商人的典型,就必须从许许多多商人身上的相同点去综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类型论,不是典型论。对现实主义作家来说,最失败的事情是把典型写成类型。典型正如黑格尔说的独特的“这一个”,它不跟其他任何人雷同,但又的确有普遍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
几年前,我提出一种典型论。我认为典型是具有特征的能够激发人们的美感的人物形象。在这个学说中,“特征”是一个关键词,按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的说法,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他的理论得到了黑格尔的激赏和发挥,并提出了“特征化”原则。别林斯基谈过特征的美学功能。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也特别看重“特征”这个概念,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对此也有论述。按我的综合和理解,就其外延说,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就内涵而言,特征也是一种“悖论”:它的外在形象是极其具体的、生动的、独特的,但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所以,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现象和本质在这里相连,个别和一般在这里重合,形与神在这里联结,意与象在这里汇合。作家如果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特征(不必考虑在数量上的多少),将其扩大、提升、深化、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特征化”(不是综合、拼凑),那么就可能创造出“共名”的、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的典型人物来。典型人物的创造成功,哪怕是一个典型人物创造成功,那么你的现实主义也就达到了极致。
(摘编自童庆炳《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范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其艺术至境追求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
B.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典型形象。 |
C.用哲学术语来解说典型,概念显得宽泛化,无法解释清楚实质。 |
D.类型论与典型论有相似性,但典型论比类型论更成熟,更完善。 |
A.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名著中的典型人物是为了阐述典型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
B.文章为了阐释典型论的概念,运用先破后立的方法,分析了以往对典型的定义存在的不足。 |
C.文章将类型论与典型论进行比较,是为了阐述把典型写成类型是失败的,论述深刻透彻。 |
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典型论中的关键词“特征”的概念,并阐述了“特征”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
A.别林斯基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解说典型,所以不能带给我们确定的说明。 |
B.典型论中的典型是对同类的许多人相同的行为特点的综合,具有普遍性。 |
C.希尔特认为特征是组成本质的个别标志,这一理论得到黑格尔的认同。 |
D.作家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特征来写作,就能创造出“共名”的典型人物。 |
①“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山本耀司
②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会帮自己度过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
——亦舒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表明,一部废旧智能手机 ① :黄金含量约为0.015%,银含量约为0.3%,铜含量约为20%~25%,可再生材料含量约为40%~50%,此外还有铂、铝、钯等。在降低其环境风险属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挖掘其价值是完成废旧智能手机回收处理的正确途径。从废旧智能手机中提取这些有价值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② 。该阶段主要是将电子废弃物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分开,实现金属的初步富集。回收和精炼提纯是继预处理之后的两个阶段。回收主要是将稀贵金属进行提取富集;精炼提纯是从回收的贵金属浸出液中得到纯度较高的稀贵金属。回收阶段使用到的技术有很多类型。如火法冶金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冶金炉高温加热剥离非金属物质,对金属铜、金、银、钯等的回收率非常高。传统的回收技术工艺简单,操作快捷, ③ :以火法冶金技术为例,回收的金属杂质多,在提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烟雾、固体颗粒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当下,废旧手机回收、信息销毁、维修及元器件再利用的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整个行业的发展欠缺指导。此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匮乏,也制约着我国废旧智能手机的环境无害化和高效处理利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因。近年来,甲骨文等汉字研究不断深入,汉字知识普及 ① ,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报刊栏目、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电子字典层出不穷。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认读汉字、书写汉字,时不时喜欢时代的变化、民俗的需要拆解生僻字形体,重构生僻字理据,玩味汉字。或望形生义,或借音替字。
生僻字并非一成不变,古为生僻字,今可为常用字;古为常用字,今也可为生僻字。生僻字的复活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偶然性,能否持久流行,其产生的价值与效应如何,要具体分析每个复活生僻字产生的动因,并结合社会背景、时代特点,民众心理、汉字理据进行综合研判。我们要辩证看待生僻字复活,
汉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民俗有了新的需要,时代赋予了新的可能,生僻字的复活也就 ② 了。符合时代价值取向、满足大众审美需求、遵循汉字发展规律的生僻字,复活后生命力旺盛,加以引导,很可能变为常用字。不符合时代精神与汉字构形逻辑,被粗俗解读的生僻字,即便在某个交际范围内流行一时,但终究会被抛弃。如“天”被望形生义为“王八”,用于讥讽、骂人,无法与其作为“天”的异体字的内涵兼容,未必能长久。复活生僻字可以看作新的民俗形态,其中的个体有的只会 ③ ,有的则可能持久流行,大浪淘沙,姑且让它们飞一会儿。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高考在即,班主任鼓舞大家用行动筑梦,“梦”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体验,往往能传达出一些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如高中古诗文里的“
(2)《琵琶行》“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善用对比手法揭示有人丧失了羞恶廉耻之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蓦山溪·梅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梅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装扮,展现天然去雕饰之美。 |
B.下阕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令人抑郁伤感的气氛。 |
C.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
D.全词用清丽委婉的笔墨,咏叹梅花的清芳傲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之情,也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详符六年,首领指挥使蒙但挈族来归,徙于桂州。九年,数寇宜、融州界,转运使俞献可言:“知宜州董元己不善
克明乃与守珍领兵入樟岭路,文庆、玉趋宜州西路,又令宜、桂都巡检程化鹏取樟岭古牢隘路会合。化鹏遇蛮于上房两水口,击破之。文庆、玉至如门团,为蛮所扼,不能进。克明、守珍乃过横溪恩德砦,召山獠向导,开路进师。蛮依篁竹间,时出战斗,辄败走。
克明等知其穷蹙,乃晓谕恩信,许以改过,于是酋帅蒙承贵等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A.绥,是会意字,“条”表示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本义“藉以登车的绳索”,文中是安抚之意。 |
B.概量,概和斗斛等量器。概,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文中“概量”由“喻指衡量事物的标准”引申为“数量”。 |
C.面缚,当面捆绑,表示投降。古代战败投降还有“面缚舆榇”“面缚衔璧”“肉袒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等。 |
D.汉口,文中是“汉族人口”之意。在宋代,归还其所掠汉族人口成为西南地区各部族取得向宋朝贡权的先决条件之一。 |
A.宜州知州董元己缺乏政治智慧。他在宜州任上纵使主事者克扣蛮人干粮,又突然阻挠蛮人向朝廷进贡,致使其恼怒叛乱,屡次进犯宜州和融州地界。 |
B.蛮人怙恶不悛。进犯天河,之后又劫掠融州厢阳各寨,不仅抢劫百姓,还杀害了巡枪樊明,宜融等州都巡检安抚使曹克明决定袭击冲杀之。 |
C.宜融等州都巡检安抚使曹克明和都监杨守珍领军越过横溪恩德寨后,招募当地獠人作向导,开路进军。蛮人隐藏在簋竹里,相机而战,最终败逃。 |
D.在平定南蛮叛乱之后,蛮人奉诏感悦,歃血立誓,声称纵使“奴山摧倒,龙江西流”,也不敢再叛乱。蒙承贵还自请改州县之名来表明其归顺之决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赶水
魏佳敏
走在云梯岭纵横交错的沟渠上,常会碰见一个人。他头戴斗笠,肩扛锄头,腰挎柴刀,走走停停,不时勾下身子,伸出锄头,往水里拨拉几下,不时又抽出柴刀,挥手朝沟渠两旁的草木树枝劈砍一番。
这个人,就是赶水人世根叔。
世根叔生肖属龙,今年刚好七十。他身板硬朗,声若洪钟,脸如刀削,棱角分明。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十五湾人集体推选赶水人。按老规矩,各生产队先挑出一人作为候选人,共推选出七人,世根叔是其中之一。七人来到晒谷场中央,排成一行,背靠一长凳,凳上摆有七只饭碗。全寨男女老少人人手持一粒稻谷,依次从七人背后经过,将手中稻谷放进自己认定的人背后的碗中。最后碗里稻谷粒数最多者为胜。那次选中的便是世根叔。人们之所以选中他,是看中他为人公道正派、做事勤快,生肖又是属龙,命相硬。还是按老规矩,每户人家每年支付给他60斤稻谷,算是工资。
所谓赶水,就是将从源头引下的山水,沿着沟渠引到各家各户的田里。沟渠粗细不一,有长有短,短的两三里,长的十几里。两三天就要巡视一次。“种田靠水,出门靠嘴。”面对密如蛛网的条条沟渠,要做到田田有水、户户满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是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世根叔就得起床动身,沿着每条沟渠一路巡视,为防草木杂物堵塞,一路还要不断清理,确保水能流到最低处的田块。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每天行程至少有二三十里,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常常忙到天黑才回家。
赶水二十多年,世根叔熟悉云梯岭上的每条沟渠,知道每条沟渠的粗细、路径,连通着哪些田块。还知道哪些田块需要灌水,哪些田块需要排水。他深知赶水人最重要的就是讲良心,不能因亲疏差别就分水不公。这可不是一碗水端平的事,而是关系到成百上千丘田块用水的大事。世根叔不善言辞,平时沉默惯了,不管谁和他搭话,他都只是嗯的一声,以示回应。但若谁想请他多分点水到自家田里,他总会严肃地回答道:“你莫管,我心里有杆秤的。”别人听了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世根叔似乎天生就是赶水的命,对水有着一种近乎神性的亲近。云梯岭山顶树林里的洗月潭,圆如满月,水色清澄,正是水的总源头。从潭中涌出两脉水,形成米溪,糯溪两脉山泉,如同挂在山崖上的两条小白龙,一年四季长流不断。两溪之水首先流入寨子,七拐八弯,经由数条至家家户户,以供人们生活所需。然后,泉水才流入寨前约一亩见方的塘中。塘中莲叶田田,鱼虾群群。水在塘中打个转,这才流入条条沟渠。像血管似的条条沟渠再把水送入每丘田块。当然,所有的水流最终都会流入山谷的云母溪中,直至流入大江大河,百川归海。世根叔常说,水也是一种生灵,别只认为它只知道往低处流,不知往高处攀,其实水化成无形之气后,就会升上天,在天上变成云,化成雨,落下来,如生命轮回一样,又成了有形的水。源于对水的这份虔诚之心,世根叔每次进入山顶查看水源,必到洗月潭前烧香化纸,祭祀水神,以求得水神的保佑。他说,自己赶了这么多年的水,家里从来没有出过什么意外,正是蒙幸水神保佑。
依了习俗,寨子里谁家生了孩子,满百日那天,世根叔定会去沟渠里捉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送来,让主人煮成鱼汤,给孩子喝一匙开荤,祝福孩子日后像鱼儿那样清洁活泼,跳出龙门成龙成凤。寨子里某人去世,也定会请世根叔去洗月潭为亡人取水沐身,俗称“买水”。世根叔会一边手持瓜箪往一陶瓮舀水,一边嘴里轻声诵念:“箪箪清水舀入瓮,日精月华洗亡魂。人生原本露一颗,九曲云水尽归依。今日圣水洗亡身,洗去烦恼与疲惫。生生死死一轮回,干干净净登天庭。”世根叔身怀一副菩萨心肠,每每念着念着,定会流下悲伤的泪水。
好人终有好报。十几年前,世根叔在看水途中,救下被毒蛇咬伤的邻寨姑娘,这姑娘后来便嫁给了他儿子,还生下一儿一女,让他开心得像是天天吃了蜜糖。世根叔没有啥爱好,平日就是喜欢喝两杯米酒。因分水公道,受人尊敬,谁家来客,或遇喜事,都定会他请去喝上几盅。
赶水二十多年,苦累得腿肚上青筋暴凸,如同爬满了条条蚯蚓,腰也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可世根叔每每两杯酒下肚,就会把一切辛苦和忧愁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心里全是满满的欣慰和快乐。只见他醉眼迷离间,端起酒盅,吆喝一声:“值了!干……”
(节选自《鸭绿江文学》)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来展现二十多年前全寨男女老少公推赶水人的场面,主要是为了突出世根叔为人公道正派、做事勤快。 |
B.作者引用俗语“种田靠水,出门靠嘴”,生动地说明了“水”对农家种田的重要性,从而体现了赶水人的艰辛和肩上担子之重。 |
C.作者通过叙写世根叔到洗月潭前烧香化纸祭祀水神和去洗月潭为亡人“买水”沐身,委婉含蓄地批评了主人公的迷信和愚昧。 |
D.第六自然段通过对洗月潭、泉水和荷塘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云梯岭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烘托出了主人公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螺旋镜片,法国科学家最新发明的革命性魔法镜片,视力界的瑞士军刀,让你的眼睛能够在任何距离上,任何光线下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给你的眼睛装上了自动对焦,可能会革命性地改变眼科,甚至无人机、手机镜头、汽车视觉导航、苹果VisionPro等。
这项研究来自法国光学院、波尔多大学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的光子学、数值和纳米科学实验室(LP2N),研究人员在分析患者角膜严重变形的光学特性时,突然触发了一个奇妙的灵感,能不能像水流入下水道一样,让光旋转,产生光学涡流,从而制造多个清晰的焦点,让镜片在不同的距离上都能提供清晰的视野呢?
通常这种镜片需要多个光学元件,这显然不利于做成眼镜戴在脸上,研究人员灵机一动,想到了自由曲面设计技术。这是一种先进的镜头和光学元件设计方法,允许设计师们创建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复杂曲面,精确地控制光线路径,优化镜头的光学性能,减少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在2019年已经成为现实。
这种镜片设计允许通过几个简单的参数来改变屈光面的几何形状,从而塑造焦点的位置和景深,提供独立于光圈大小的多焦点,扩展景深和通过焦点形状深度编码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镜片的物理大小或形状。
研究人员随即利用先进的数字加工技术对镜片的一个屈光面进行了高精度的螺旋处理,让它可以制造光学涡旋,也就是让光束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旋转的波型,从而实现多焦点功能,在不同的焦距处产生清晰的成像。简而言之,就是对镜片进行精细化研磨,产生一个螺旋形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产生许多独立的焦点,就像在一个镜头中集成了多个镜头。
之后像验光师用发光板上的字母“E”来测试我们的视力一样,研究人员也用它来检验他们的新发明。结果无论光图大小,也就是等同于不同光照条件下,这种镜片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成像质量。然后在志愿者的测试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报告在各种距离和照明条件下视力都有明显的改善。
研究人员又将螺旋多焦点镜片和传统的三焦点镜片,也就是可以看近、看中、看远的老花镜进行PK,结果螺旋镜片在大多数焦点处,特别是大光圈使用时,都展现出更大的优势。这意味着在需要广角视野,如低光照条件下或近距离工作时,螺旋镜片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视觉效果。
然后即使在小光圈下螺旋镜片也能保持多焦点的清晰,这是传统三焦点老花镜所不具备的,这意味着螺旋镜片在各种光照和距离下都能够持续提供清晰的视野。此外这种镜片还能减少对大光圈的依赖,可能有助于减轻眼睛疲劳,提供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这项技术的魔力远不止于此,这种螺旋结构不仅可能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它还简化了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功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革命大门。想象一下,一个无需额外光学元件就能在不同深度完成成像的方法,这简直就像是给光学设计师们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让他们可以轻松解锁各种高级成像应用中的深度感知之谜。
特斯拉的纯视觉驾驶,苹果的VisionPro头显,手机、无人机镜头这类紧凑型成像系统,可能都是这种镜片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而且这种镜片的功能和专为视力矫正设计的渐进镜片类似,但消除了相关的常见畸变,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突破还可以显著增强隐形眼镜技术,以及用于白内障治疗的眼内植入物。接下来他们将集中研究如何优化设计参数,调整螺旋形状和分布,进一步改进镜片以提高各种光圈和聚焦区域的性能。
总而言之,这个神奇发明可能是光学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对那些梦想着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拥有完美视觉的人们,更是一份希望和承诺,希望能够早日得到应用。
徐德文《神奇螺旋镜片,让近视老花都不愁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受自由曲面设计技术启发,突破传统技术,创建了一种复杂曲面,来提高螺旋镜片的成象质量。 |
B.与传统镜片相比,螺旋镜片通过改变屈光面的几何形状来提高成像质量,不受镜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
C.经过高精度的螺旋处理的镜片能制造光学涡旋,产生许多独立的焦点,在固定的焦距上产生清晰的成像。 |
D.螺旋镜片中集成的多个镜头,使其能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提供令人满意的成像质量。 |
A.作者以“瑞士军刀”“万能钥匙”进行比喻,充分肯定了螺旋镜片的功能性。 |
B.介绍螺旋镜片的灵感来源,意在说明发明者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精神。 |
C.称螺旋镜片是“神奇发明”,是因其能在任何条件下为使用者提供完美成像。 |
D.螺旋镜片2019年就已经发明出来,至今没有问世,是因生产问题没有解决。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上,《儒藏》工程项目负责人讲述了项目背后的故事。工程启动以来,各大机构几百位学者承担基础工作,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负责编纂整理,把控校点质量,北京大学出版社对稿件进行编辑、校对,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必要时甚至达到“五审五校”。多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保证了《儒藏》工程高质量推进。这一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基础文化工程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体现了“盛世修典”的中国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扬帆起航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定文化坐标、高擎精神旗帜,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就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者,贯道之器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明确“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首都北京,吉祥大戏院重新开业、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落成启用、百年戏楼正乙祠锣鼓声再次响起,高品质文化供给日益丰富;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沉浸式体验等让古老殷墟“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光彩;在湖南邵阳,当地推出身边好人“微讲堂”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创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才能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的时代,也是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日益深化的时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历史机遇和光荣责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蘸着历史的笔墨,正在书写新的历史。向历史深处回望,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璀璨夺目,写就光芒万丈的篇章。把历史的卷轴向未来铺展,我们要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也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人民日报·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藏》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史上最大的规模来系统化地整理海内外的文化典籍。 |
B.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C.创造新历史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最好地继承历史,最大限度地礼敬人类文明。 |
D.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多努力。 |
A.作者从介绍《儒藏》工程项目背后的故事入手,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话题。 |
B.反复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既阐释了概念,又增加了理据的高度、厚度。 |
C.列举北京、河南、湖南等地的具体事例,呈现了中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D.主体部分按照并列式结构展开,高屋建瓴、层次清楚地论述了中心话题。 |
A.《儒藏》工程的高质量推进,得益于学者、机构的长期分工合作、严控编校质量。 |
B.“盛世修典”作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 |
C.“新的文化使命”关乎国运,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新章。 |
D.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但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仍要汇通中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