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金本位制时期(1816年-1914年),英国的货币霸权使英国成为这种体制的世界最大受益国,也进一步确立了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当时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摘编自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
材料二
![]() | 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部分) | |
时间 | 状况 | |
2009 |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 |
2010 | GDP跃居世界第二 | |
2015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
2020 | GDP总值100万亿元 | |
2022 | 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 |
A.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B/b |
B.亲本产生的致死配子的基因型是AY |
C.F1中雄性长翅灰体个体的基因型都与父本相同 |
D.F1中长翅灰体雄果蝇与残翅灰体雌果蝇杂交,子代中纯合残翅灰体雌果蝇占3/32 |
A.人民币优势地位 | B.政治多极化格局 | C.区域集团化趋势 | D.冷战思维仍存在 |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A.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 B.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
C.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 | D.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
A.减少犁耕依赖 | B.经营更趋市场化 | C.注重精耕细作 | D.生产日趋专业化 |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道德典范形象 | 50 | 6 | 55 | 64 | 35 |
辅国重臣形象 | 47 | 1 | 58 | 128 | 93 |
践阼称王形象 | 3 | 0 | 6 | 10 | 9 |
巫祝形象 | 4 | 0 | 3 | 14 | 6 |
圣人形象 | 0 | 0 | 10 | 23 | 31 |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孝 | 2 | 0 | 4 | 7 | 8 |
悌 | 9 | 5 | 13 | 10 | 0 |
忠诚 | 13 | 0 | 6 | 9 | 6 |
勤劳 | 16 | 1 | 5 | 3 | 5 |
纳贤 | 0 | 0 | 8 | 14 | 8 |
仁德 | 10 | 0 | 16 | 14 | 5 |
谦恭 | 0 | 0 | 3 | 7 | 3 |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 | B.继承了罗马法 |
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 | D.影响世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