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读下面的短文,做题。

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兔子向公鸡借盆子用。公鸡说:“我自己还要用,不能借给你。”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家的屋顶被吹掉了,他急得又叫又跳。兔子和鸭子听见了,都放下手里的活儿,跑来帮他修屋顶。

风停了,屋顶也修好了。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水的兔子和鸭子,不由得脸红了。

1.文中哪个小动物要借盆子用?(     
A.公鸡B.兔子C.鸭子
2.文中兔子和鸭子听到公鸡的叫声后,是怎么做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公鸡为什么脸红了?(在正确答案的后面打“√”)
①他很生气(          ②他很着急(            ③他觉得难为情(     
4.文中兔子和鸭子帮助公鸡修好了屋顶。如果你是公鸡,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我会对他们说:“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化了解】为了解粽子知识,你们一起读下面的短文。

粽子

佚名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1.请你阅读短文,给下面正确的内容打“√”,错误的内容打“×”。
(1)粽子的形状有方的、圆的。(      )
(2)箬叶的颜色变化是因为粽子的生、熟。(      )
(3)粽子甜而不腻,营养丰富,但不具有消暑开胃作用。(      )
2.第二段主要讲粽子的(      ),第四段讲粽子的(      )(填选项)
①味道     ②形状     ③颜色       ④制作材料
3.结合课文,我知道了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夏夜

夏天的夜晚,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的,发着光。爷爷、奶奶和小丁丁在房前的葫芦藤下乘凉。爷爷摇着蒲扇给小丁丁指认牵牛星、织女星和北斗星,还给小丁丁讲着它们的传说。半空中有一闪一闪的光亮。小丁丁说:“那也是星星吗?”爷爷说:“那是萤火虫。”

夏天的夜晚真美丽呀!

1.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
2.爷爷给小丁丁指认了哪些星星?(       )(多选)
A.牵牛星B.织女星C.北斗星D.萤火虫
3.半空中“一闪一闪的光亮”是(       
A.点点繁星B.明珠C.天幕D.萤火虫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夏天的夜晚

一个夏天的夜晚,哥哥和弟弟在院子里乘凉。

弟弟说:“草丛中的蟋蟀没有睡觉,它们在唧唧唧地唱歌。”

哥哥说:“墙边的夜来香没有睡觉,它们正起劲地开花。”

弟弟说:“院子里的轻风没有睡觉,它刚刚还在抚摸我的头发。”

奶奶走出来说:“两个小娃娃没有睡觉,他们在看着夏日的夜晚,感受屋里屋外的热闹。”

1.读完哥哥和弟弟的对话,我知道蟋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还没有睡觉。
2.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
①轻风             ②蟋蟀                 ③夜来香
(      )唧唧唧地唱歌(      )起劲地开花(      )抚摸头发
3.读了短文,我觉得夏天夜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同学们,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请用“——”画出来,读一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星星

夜空的星星多美丽呀!一颗颗星星像一盏盏小灯,在黑色的绒布上闪烁。

无数颗小星星围在弯弯的月亮身旁,好像一群小宝宝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它们静静地听着(   )的故事。

微风吹来,树叶一片一片往下落,沙沙沙,声音像月亮妈妈的催眠曲,美妙极了。

闪闪的星,星和沙沙的落叶声陪伴我们进入(   )的梦乡。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甜蜜   ②美妙
2.文中的“小灯”指的是________,“绒布”指的是________
3.“月亮妈妈的催眠曲”指的是(   )
A.月亮妈妈唱的歌。
B.树叶被风吹出的沙沙声。
4.星星在你的眼中像什么?快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吧!
夜晚,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记叙文阅读。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口:“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受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他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这个线索表现的是孙犁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作者用省略号作为一个自然段,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题目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问之,曰:“作针。”太白感其意,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本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的内容。
(1)问之(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有一组单词短语、一组图片,请自选一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段小故事,不少于50词。
Part 1: buy food     have a picnic     sing     dance     fly a kite     play football     rain     swim
Part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北大荒的秋天

①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②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③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④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⑤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用“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
2.这篇短文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用“……”标出。
3.短文围绕中心句依次写了(      )的天空、(      )的小河和(      )的原野,层次清晰。
4.第④四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外对比阅读

选文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选文二:陈嘉庚办学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辛勤的劳作和诚信,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

几年后,陈嘉庚先生回到了故乡集美,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这里的变化。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这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①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②“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③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

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经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1.根据提示概括选文一的主要内容。

2.选文二按照时间的顺序,具体讲了陈嘉庚的四件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具体事件
___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
几年后______
___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一边把钱寄回家乡,先后兴办了很多所学校。
1921年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当效此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是对陈嘉庚哪些方面的描写?想一想,填一填。
句①_______描写             句②_______描写             句③_______描写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陈嘉庚_________________
5.梳理并比较文段一和文段二中所写的主人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不同点:_____________
(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