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兼爱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则天下治。有亡。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故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虽至大夫之相乱                      家:家庭
D.恶得不禁恶而                      劝:鼓励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能治之                         用亡郑以陪邻
B.臣子不孝君父               有是四端也
C.故攻异国利其国            壹是皆修身为本
D.使天下兼相爱               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
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
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5.《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和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3.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类型:选择+简答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00多年前,英国伟大诗人约翰·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发现了一个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或将天堂变为地狱。”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后,却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人慢悠悠享受生活,相对于“北上广深”,时间在成都仿佛缓慢了,延长了。(       );笼统地称之为“美食之都”或“休闲之都”,我觉得也很单一,很片面。

我用十二个字概括成都: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

文采之城,历史文化悠久。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众所周知,无须赘述。安逸之地,“安逸”是雅词,多用于书面。而在成都,“安逸”是口头常用语,乃快乐的至高境界。成都人,逸民也。但安逸之地,并非无所作为之处,逸民并非懒汉,有逸有劳,劳逸结合,好逸而不恶劳,好吃而不懒做,玩物而不丧志,享乐而不苟安!

历史上,成都产生了不胜枚举的成功人物;现如今,成都涌现出无数的成功产业。古代有谚语“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如果说当时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科学,那么当代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榜更有说服力。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连续多年从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中遴选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成都人,能不因此自豪吗?

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化用熟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宜宣称为“耍都”;成都非常好耍,但不能视为“慢城”
B.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能视为“慢城”;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称为“耍都”
C.成都非常好耍,但不能视为“慢城”;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宜宣称为“耍都”
D.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称为“耍都”;成都生活节奏较慢,但不能视为“慢城”
类型:选择+简答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体现了诗人把酒当歌的洒脱,又感叹人生短暂的无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似的。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雨后河水流动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
B.颔联运用比喻,将万亩禾苗比作青色锦被,层层山峰比作千座玉屏。
C.颈联一“遥”字,表现了雨后因水涨而河宽,两岸相距更为遥远。
D.颈联运用镜头式描写,描绘了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的情形。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喜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桃(节选)

许地山

春桃进屋里,向高已提着一桶水在她后面跟着走。他用快活的声调说:“媳妇,快洗罢,我等饿了。今晚咱们吃点好的,烙葱花饼,赞成不赞成?若赞成,我就买葱酱去。”

“媳妇.媳妇,别这样叫,成不成?”春桃不耐烦地说。

他知道妇人有点不高兴了,便转口问:“到底吃什么?说呀!”

“你爱吃什么,做什么给你吃。买去罢。”

向高买了几根葱和一碗麻酱回来,放在明间底桌上。春桃擦过澡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红帖子。

“这又是那一位王爷的龙凤帖!这次可别再给小市那老李了,托人拿到北京饭店去,可以多卖些钱。”

“那是咱们的。教了你一两年的字,连自己的姓名都认不得!”

“谁认得这么些字?这是谁写的?”

“我填的。早晨巡警来查户口,说这两天加紧戒严,哪家有多少人,都得照实报。老吴教我把咱们写成两口子,省得麻烦。巡警也说写同居人,一男一女,不妥当。我便把上次没卖掉的那份空帖子填上了。我填的是辛未年咱们办的喜事。”

“什么?辛未年?辛未年我哪儿认得你?你别捣乱啦。咱们没拜过天地,没喝过交杯酒,不算两口子。”

春桃有点不愿意,可还和平地说出来。她换了一条蓝布裤。上身是白的,脸上虽没脂粉,却呈露着天然的秀丽。

她笑着把那礼帖搓成一长条,说:“别捣乱!什么龙凤帖?烙饼吃了罢。”她掀起炉盖把纸条放进火里,随即到桌边和面。

向高说:“烧就烧罢,反正巡警已经记上咱们是两口子;若是官府查起来,我不会说龙凤帖在逃难时候丢掉的么?从今儿起,我可要叫你做媳妇了。老吴承认,巡警也承认,你不愿意,我也要叫。媳妇嗳!媳妇嗳!明天给你买帽子去,戒指我打不起。”

“你再这样叫,我可要恼了。”

“看来,你还想着那李茂。”向高的神气没像方才那么高兴。他自己说着,也不一定要春桃听见,但她已听见了。

“我想他?一夜夫妻,分散了四五年没信,可不是白想?”春桃这样说。她曾对向高说过她出阁那天的情形。花轿进了门,客人还没坐席,前头两个村子来人说,大队兵已经到了,四处拉人挖战壕,吓得大家都逃了,新夫妇也赶紧收拾东西,随着大众往西逃。同走了一天一宿。第二宿,前面连嚷几声“胡子来了,快躲罢”,那时大家只顾躲,谁也顾不了谁。到天亮时,不见了十几个人,连她丈夫李茂也在里头。她继续方才的话说:“我想他一定跟着胡子走了,也许早被人打死了。得啦,别提他啦。”

她把饼烙好了,端到桌上。向高从砂锅里舀了一碗黄瓜汤,大家没言语,吃了一顿。吃完,照例在瓜棚底下坐坐谈谈。一点点的星光在瓜叶当中闪着。凉风把萤火送到棚上,像星掉下来一般。晚香玉也渐次散出香气来,压住四周的臭味。

“好香的晚香玉!”向高摘了一朵,插在春桃的髻上。

“别糟蹋我的晚香玉。”她取下来,闻了一闻,便放在朽梁上头。

“怎么今儿回来晚啦?”向高问。

“吓!今儿做了一批好买卖!我下午正要回家,经过后门,瞧见清道夫推着一大车烂纸,问他从哪儿推来的:他说是从神武门甩出来的废纸。我见里面红的、黄的一大堆,便问他卖不卖;他说,你要,少算一点装去罢。你瞧!”她指着窗下那大篓,“我花了一块钱,买那一大篓!赔不赔,可不晓得,明儿捡一捡得啦。”

“宫里出来的东西没个错。我就怕学堂和洋行出来的东西,分量又重,气味又坏,值钱不值,一点也没准。”

“近年来,街上包东西都兴用洋报纸。不晓得哪里来的那么些看洋报纸的人。捡起来真是分量又重,又卖不出多少钱。”

“念洋书的人越多,谁都想看看洋报,将来好混混洋事。”

“他们混洋事,咱们捡洋报纸。”

“往后恐怕什么都要带上个洋字,拉车要拉洋车,赶驴要赶洋驴,也许还有洋骆驼要来。”向高把春桃逗得笑起来了。

“你先别说别人。若是给你钱,你也想念洋书,娶个洋媳妇。”

“老天爷知道,我绝不会发财。发财也不会娶洋婆子。若是我有钱,回乡下买几亩田,咱们两个种去。”

春桃自从逃难以来,把丈夫丢了,听见乡下两字,总没有好感想。她说:“你还想回去?恐怕田还没买,连钱带人都没有了。没饭吃,我也不回去。”

“我说回我们锦县乡下。”

“这年头,哪一个乡下都是一样,不闹兵,便闹贼,不闹贼,便闹日本人,谁敢回去?还是在这里捡捡烂纸罢。咱们现在只缺一个帮忙的人。若是多个人在家替你归着东西,你白天便可以出去摆地摊,省得货过别人手里,卖漏了。”

“我还得学三年徒弟才成,卖漏了,不怨别人,只怨自己不够眼光。这几个月来我可学了不少。邮票,哪种值钱,哪种不值,也差不多会瞧了。大人物的信札手笔,卖得出钱,卖不出钱,也有一点把握了。前几天在那堆字纸里捡出一张康有为的字,你说今天我卖了多少?”他很高兴地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仿着,“八毛钱!”

“说是呢!若是每天在烂纸堆里能捡出八毛钱就算顶不错,还用回乡下种田去?那不是自找罪受么?”春桃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她接着说:“今天这堆准保有好的给你捡。听说明天还有好些,那人叫我一早到后门等他。这两天宫里的东西都赶着装箱,往南方运,库里许多烂纸都不要。我瞧见东华门外也有许多,一口袋一口袋陆续地扔出来。明儿你也打听去。”说了许多话,不觉二更打过,她伸伸懒腰站起来说:“今天累了,歇吧!”

(有删改)

[注]①《春桃》写于1934年。春桃与丈夫李茂走散后流落北京,以捡破烂为生。后遇到同乡刘向高,两人结伴生活。②龙凤帖,旧时中国婚俗中男女定亲后用来交换的红纸,上面印有龙凤图案。换帖后,婚姻关系即成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高很喜欢春桃,总叫她“媳妇”,在上报户口时还特意将他与春桃的关系写成两口子。
B.一提到李茂,向高就闷闷不乐,因为失联的李茂始终是他与春桃关系更进一步的主要阻碍。
C.春桃和向高的晚餐只有烙饼和黄瓜汤,可见二人的生活过得比较清贫,但他们很满足。
D.春桃做了一批好买卖,非常高兴,还决定以后不回乡下,就在城里以捡破烂为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众多的人物,主要由春桃和向高的对话构成,叙述自然,节奏舒缓。
B.晚饭后,春桃和向高在瓜棚下聊天时,“星光”“萤火”“香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
C.“洋行”“洋报纸”“拉洋车”等词语折射出特定的时代背景,将小说人物置身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环境中。
D.“春桃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听说明天还有好些”暗示春桃和向高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3.小说叙述春桃出阁那天的情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小说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有生气的生活图景。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一部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就是承载、展示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历史,贯穿其中的是礼乐精神。“礼”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也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感;“乐”则通过内在情感的交流,达到群体和谐的目的。在经典诗文中,自然的情绪升华为人际的和谐情感,自然的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其目的是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就是这一理想的外化形态。其中,古代经典诗文最为精准、细腻、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这里既有个体强烈的情感抒发,又有社会理性的自觉遵循;这里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思辨与智慧,蕴藏着个体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情与追问。它们共同沉淀在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文学文本中,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培育、性格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经典诗文中,在文学家的精神世界里,才有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才有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这使他们的诗文迸发出既雄阔壮美又清俊超然的万千气象,而这正是中华经典诗文生命智慧的特有魅力。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人生由此开启了生命之思。在经典诗文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厚度,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对生命的忧思焕发为激昂的青春,转换成艺术之美,生命也因此更加灿烂。

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诗文的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真正讲透、讲懂传统文化里的哪怕一联诗、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人们就会记住一辈子,甚至受用一生。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文化的象征非常具象,可能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话,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这样的故事。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离不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一系列理想观念、价值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诗句中,成为刻印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就是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激活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吸取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康震《用中华诗文滋润心田》)

材料二:

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方面,诗词有它的独特优势。其一是广泛的接受人群。在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取得冠军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许多诗词同好,发现古典诗词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接受土壤。其二是亲切的接受形式。阅读诗词不需要正襟危坐,也不需要黄卷青灯,许多诗词小巧玲珑,平易近人,如同伴你左右的温暖灯光,是日常生活中亲切可人的一抹亮色。尤其当我们放下仰望的姿态,用平视的心态对话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会发现他们就像你身边的某个朋友,有血、有肉、可爱、可亲。读之越深,越能发现清词丽句背后一个个天高海阔的世界。诗人们和我们一样有烦恼和挫折,却不改挺拔之姿,葆有向上之心,彰显韧性之骨,难怪千载而下,其诗句还让我们如此追慕,如此着迷。

诗词中蕴含的文化能量极为丰赡,需要我们去深入开掘,去重新编码,以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将其传播输出。如果说诗词文化如水般无所不达,那么当下传承发展诗词文化的关键就是找到恰当的载体“随物赋形”,呈现其万千色彩,释放其无尽能量。

近年来,国家层面重视推动诗词传承,古典诗词持续升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古诗文比重显著增加,少年儿童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世界中,汲取受用一生的成长养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吸引几代观众收看的“合家欢”内容,踊跃的社会参与彰显诗词给平凡人生带来的光彩。电影《满江红》《长安三万里》引发观影热潮,影片里的诗词名篇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诵读,在抑扬顿挫间体会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古典诗词宝库也激发着今人的创造热情。风靡青年群体的古风歌曲,或改编自古典诗词,或学习借鉴古典诗词的意境营造,含蓄蕴藉,雅致悠远。短视频平台上,视频博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读解诗词,成为许多人的“云端”良师益友。他们在读解中注重结合现实,探究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骨肉联系,是解读亦是陪伴,是薪火传承亦是创新发展。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以古典诗词的语感和意境去写现代诗,已是非常成熟的创作模式。无论想象力、审美风格、文本范式还是结构能力,当代诗歌都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了大量养分,许多作品甚至和古典诗词存在强烈的互文性。古典诗词已经成为现代诗的重要灵感来源和文化背景。

当然,不可否认,我们对诗词文化的传承转化仍主要集中于少数诗人,功利化解读和过度阐释的情况仍然存在,对诗词文化丰富性的认知和对诗词内涵的深入挖掘都有待加强。在把古典诗词从传统宝库里“请出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应当积极主动地“走进去”,深入那个丰盈开阔的世界,让更多资源得到有效开掘,让诗词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彭敏《让古典诗词活在当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经典的任何一篇诗文,都贯穿着“礼”和“乐”的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
B.为了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经典诗文将自然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
C.古代经典诗文文本含蓄蕴藉,温柔敦厚,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
D.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包含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理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的重要原因。
C.诗人们都很伟大,是因为他们虽和我们一样有烦恼和挫折,却能永葆向上之心,彰显韧性之骨。
D.古典诗词在想象力、审美风格、文本范式和结构能力等方面,给予了现代诗歌以借鉴学习之处。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古典诗词具有广泛的接受人群的特点的一项是(       
A.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B.休闲广场上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玩诗词猜谜游戏。
C.中秋月夜,家庭成员开展“诗词接龙”活动。
D.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古诗文比重显著增加。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某中学团委将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作为主持人的你,如何向大家阐释中华经典诗文的力量?请根据材料一拟写提纲。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握鲰(chuò):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子:同乡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F从游G莫为我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
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
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
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
B.尽管郦食其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
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5.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