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 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9分)
(3)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分)
(4)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12分)
类型:未知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6分)
(2)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4分)
(3)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 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8分)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类型:未知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

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12分)
类型:未知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一:2013-2014年房地产主要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注:9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杭州、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继续走跌。
材料二:业内人士对当下状况做了深入分析:近期楼市“崩盘”论、房价将“断崖式暴跌”等不对称信息让购房者观望情绪弥漫;而2013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3.06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库存“压力山大”;城镇人口与人均住房面积同比增速放缓,需求刚性占比未来趋小,开始趋于饱和,供求格局生变;政府收紧的信贷政策也影响了购房行为的实现;但此次楼市拐点触发因素并非调控政策收集所致,而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2014年起房地产市场呈现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3)随着长达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住宅业”告别“黄金时代”,今天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12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24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宪法的制定和历次修改,都是由党中央提出修宪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修宪草案。同时,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和宪法的其他内容又是建立在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基础上。宪法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表现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所以,主张宪法至上,实际上也就是主张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同样,主张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要求宪法至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2分)
材料二: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有“经济宪法”之称。2013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案件主要有: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12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28分)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
于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①2007-2011年我国科技服务业年平均增速达到18.6%,同期我国GDP平均增速为10.5%。(2011年美国科技服务业占其服务业比重为9.58%。
材料二: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材料三: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我国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国科技服务业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重要任务,提出了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等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三,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政府促进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依据。(12分)
(3)联系材料二、三,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如何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12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30分)2014 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年。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注:年初预期目标为7.6%;2014 年我国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
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各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16.1%
18.3%
20.4%
9.7%
12.4%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通过“放水养鱼”促进了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两中高”和“新常态”,浙江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通过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样本对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启示。(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阐述浙江省政府转变工作思路,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重视科技创新的合理性。(12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一:经济增长正能量不断累积

(1)你如何认识图中数据的变化?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12分)
材料二:《人民日报》从2015年03月02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品牌中国故事》专栏,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知识,阐述华为成功的原因。(10分)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认识。”(8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4分)材料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需要创新。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这次高考改革的意义。(8分)
材料二: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虽然高考一直在向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发展,但高考制度改革也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如应试教育、人才选拔与公平公正等问题。对于高考的改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三一班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认为:教育弊端的消除在于对高考这一考试制度的改革,通过高考改革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乙同学认为,高考仅仅是教育中的一环,单纯一个好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这次改革也是徒劳的。
(2)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上述看法加以评析(可从甲乙两名同学的观点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6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30分)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材料一:

注:①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实际增长6.9%。
(1)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5分)
材料二: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放活市场,放宽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2)分析材料二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依据。(8分)
材料三: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中,除了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此,有学者指出,研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阐述专家意见的合理性。(8分)
材料四: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但是,改革毕竟已进入深水区,“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4)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9分)
类型:图表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