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多数动物在出生后不久就能独立,因为它们的大脑基本上是按照预设程序接线的。这种预设,使它们只能在生态系统中某一特定的生态位下生存,一旦离开这个生态位,它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人类大脑不是这样,人类大脑要经历漫长的时期来适应环境、自我塑造。这种能力让人类这个物种接管了地球上的每一种生态系统,并开始朝着太阳系进军。

一般来说,到了25岁,大脑童年期和青春期的转化基本结束。人的身份认同和人格的结构性转变完成,大脑至此似乎发育完全了。但是大脑仍会进行重新配置,你的出身、文化、朋友、工作、看过的每一部电影、进行的每一场谈话,甚至一些疾病或损伤……每一件事都参与其中,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神经网络,改变着我们的身份定义。

那么,你到底是谁呢?

单从物理层面来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和身体都在不停地翻新,经过7年左右,每个人都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幸运的是,或许有一个恒定的元素连接着所有这些不同版本的你:记忆。记忆说不定能担此重任,成为编织起你身份形象的线索,令你成为你。理论上讲,它是你身份的核心,提供了连续的、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

但是记忆并不是一段视频,不能准确地记录你人生的每一个瞬间;而是来自往昔时光的一种脆弱的大脑状态,你要回想,它才浮现。即使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你相遇,你们也只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你记忆中15岁的自己,跟你真正15岁时不同;而且,对同一件事,你会有着不同的记忆。

记忆会褪色。为什么?因为你的神经元数量有限,而且它们都需要从事多重任务。每个神经元参与不同时间的不同集群。你的神经元在关系不断变化的动态矩阵中运作,繁重的需求不断要求它们跟其他神经元连接。随着这些神经元协同参与到其他记忆神经网络里,你关于某些事的记忆就会变得模糊起来。记忆的敌人不是时间,而是其他记忆。每一件新的事情都需要在数量有限的神经元里建立新的关系。然而,褪色的记忆在你看来似乎并未褪色。你感觉,或至少以为,完整的画面始终存在。

记忆具有可塑性。你对某件事的记忆更是值得怀疑。比方说,聚会之后的某一年,你的两位朋友分手了。回想起那次聚会,你现在或许会错误地记起两人的关系当时就亮了红灯。那天晚上,他是不是比平常更安静?两人之间好像有些尴尬的沉默?这些细节很难说得准,因为你神经网络里的相应知识改变了相关的记忆。你情不自禁地用现在涂改过去。因此,对同一件事的感知,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很可能有很大差异。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教授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她展示了记忆有多么容易受到影响,为记忆研究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洛夫特斯设计了一项实验,请志愿者们观看车祸的影片,接着问他们一系列问题,测试他们记住了哪些内容。她所问的问题,影响了志愿者们的答案。她解释说:我使用了两种问法:一是,两车相碰时,车速有多快;二是,两车相撞时,车速有多快。志愿者们对速度做出了不同的估计。我用‘撞’字的时候,他们认为车速更快。诱导性问题可以干扰记忆,这令她大感好奇,于是她决定再做进一步的探究。

人的大脑有没有可能被植入完全虚假的记忆呢?为了寻找答案,她招募了一群参与者,让团队接触这些参与者的家人,了解这些参与者从前的生活点滴。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研究人员针对每一名参与者准备了4段童年故事,其中有3段是真实的,另外1段故事包含了若干似是而非的信息,这个故事完全是编出来的。它讲的是小时候在购物中心迷路,在一位和善的老人的帮助下,最终跟家人团聚的事。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访谈,把这4段故事讲给参与者听。至少有1/4的人声称自己还记得商场迷路事件,尽管它从未发生过。不止如此,洛夫特斯解释说:他们一开始也许只‘回想’起一点儿。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回忆起来的内容更多了。他们还会说起帮助了自己的老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悄悄填入虚构的记忆里:老妇人戴着一顶很夸张的帽子”“我抱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妈妈着急得都快疯了……

我们的过去并非一段忠实的记录。相反,它是一次次重构,有时几乎是编故事。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记忆时,应该带着这样的认识: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准确无误。一些细节是别人讲给我们的,另一些是我们自己补充的,我们认为当时肯定就是那样。所以,如果你完全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你是什么人,你的身份就变成了一段奇异的、不断变化的、不定的故事。

(摘编自大卫·伊格曼《大脑的故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大脑和大多数动物的大脑不一样,人类大脑要经历漫长的时期来接线预设程序,进行自我塑造。
B.记忆或许能成为你不停翻新的身份形象的线索,但从理论上说,记忆为你提供了连续的、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
C.作者认为,即使是不同年龄段的你相遇,但这些不同时期的你也很难对同一件事情保持相同的记忆。
D.我们的大脑会在外界的暗示下,编造出细节丰富、印象深刻却从未发生过的记忆,因此我们的记忆有时并不靠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大脑到了25岁似乎发育完全,但它仍能在很多生态环境下蓬勃发展,不断重塑我们的神经网络,改变我们的身份定义。
B.记忆这个恒定的元素或许可以连接起所有不同版本的我们,但我们仍不能按照记忆来回答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C.“购物中心迷路事件”表明:不仅大脑会被植入虚构的记忆,人们还会不知不觉地把幻想编织到自己的身份认同里。
D.其他记忆干扰正常记忆,导致我们无法记住过去,那么关于“我是谁”的回答,就变成了一段奇异的、不断变化的故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对20世纪最著名的大脑——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检查,发现他的大脑并没有异于常人之处,并未透露出他成为天才的奥秘。
B.乐乐,2012年出生,他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药物中毒,导致他重度智力障碍,将来也无法正常与人沟通交流。
C.出租车司机从业时间越久,他们大脑的海马后部(关系空间记忆力的关键区域)越会明显变大,这与他们经常穿梭于城市道路有关。
D.研究发现,在数学函数和数据等相结合的复杂问题上,惯常使用左手的人解析速度远远超过经常使用右手的人。
4.有人认为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回忆起来也未必真实可靠。请结合材料概括其这样认为的依据。
5.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具有哪些科学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谘经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遽归,余亦不能畏訾謷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瞑行驻乎虚空之径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节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材料二:阳山,天下之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余A乍闻B心忡惕D若暝行E驻乎F虚空之径G四望而H无所归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历岁始得一会合”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的两个“率”词义相同。
B.“谘经诹史”与《出师表》“以咨诹善道”中的两个“诹”词义相同。
C.“秋以为期”与《氓》中的“秋以为期”句式一样,正常语序为“以秋为期”。
D.穷,文中指偏僻、荒僻;与成语“山穷水尽”中的“穷”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王篛林家在金坛,方苞家在江宁,两人很少见面;直到方苞被囚禁在刑部监狱、王篛林进京应试,二人见面的机会才增多,交情也变得更为浓厚。
B.方苞居住在海淀期间,王篛林在翰林院任官;两家虽然距离较远,但无论事情大小,都会互通消息。当王篛林打算回乡时,方苞劝说他不要离开。
C.阳山地险兽猛、江急石利、行船艰险;韩愈初到此地,因为言语不通,只好通过在地上写字的方法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
D.区册主动同韩愈结交,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仪表壮美、言辞思想非凡,韩愈认为这样的人很难遇到,和他一同治学游玩,心情也渐渐愉悦起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
(2)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5.方苞与王篛林、韩愈与区册的交往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充满了声音。既有海浪、地震等形成的水下的背景音,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噪声,,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几十年来,经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想要以期提出有效措施,使海洋动物免受或少受噪音的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人类带来的噪声往往是在水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无意而生的副产品。然而,。海军使用声呐探测船只和潜艇,地质学家则使用地震气枪调查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气枪产生的噪声可超过200分贝。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广泛影响。海兔暴露在船只噪声下,胚胎发育成功的数量减少了21%,孵化的个体比没有暴露在船只噪声下的海兔的死亡率高22%,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他海豚更容易听到它们。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

目前,尽管人们做了一些降低人为海洋噪音的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人类还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音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监管。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得体,下列句子不得体的原因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A.新校长上任的演讲:感谢诸位选择小弟作为学校的新校长。
B.学生写给老师的假条:我因身体不适,请假三天,务请批准。
C.教育局发布的通知:现在疫情很重了,请师生们做好防护。
D.同桌写给你的留言:今天轮到我们俩值日,需晚点离校,见谅。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带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类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平王即位,使伍奢为太子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无宠焉,欲谮诸王,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

费无极言于王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大夫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王皆杀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注】①城父:楚国一个靠近边境的城邑。②棠君尚:伍尚时为棠邑大夫,所以称为“棠君”。员:伍员,字子胥。伍尚、伍员都是伍奢的儿子。③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A免父B之命C不可以D莫之E奔也F亲戚G为戮H不可以I莫之J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通“悦”,高兴,与《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中的“说”词义不同。
B.再,指第二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词义相同。
C.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又可用来指代宫殿、朝廷、京城等;文中指京城。
D.善,认为……正确,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无极没有受到太子建的宠信,于是就在楚王面前诬陷太子建,先是进言让太子建离开京城去驻守边邑,后又说太子建将要反叛。
B.奋扬受楚王之命杀太子建,但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通知太子建逃跑;楚王问罪于他,他直言相告,最终楚王没有治他的罪。
C.魏征认为,唐、虞治理天下能够兼听四方,而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情况茫然无知。
D.楚平王属于魏征所说的“暗君”,他偏听偏信于费无极,冤杀了伍奢和伍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兼听各方意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2)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
5.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前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虾

   

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卖主们都摆出一副很有势力的气度,一手掐腰,一手攥创钩。以前,还像做贼似的探头探脑,现在政策架得他们腰粗气大,一个个放开嗓门吆喝。从早到晚,招引得顾客涌涌不断。国营商店看着眼红,也来占块地盘搞竞争。虽然都是卖货,却自觉得国营的高贵。她们最愿嘲弄的,是对面角落里卖芦花虾的姑娘,吆喝她“拐筐的”。这里人对这个词儿看得很卑下,因为讨饭的叫花子才叫“拐筐的”,所以是极不愿听的。但这个拐筐的姑娘似乎什么也没听见,只是默默地守在筐前,低着头,既不愿吆喝,又不敢招揽。但筐子里的芦花虾却很争脸,干净、整齐、红艳艳的。不一会儿就卖完了,她赶紧拐起筐,逃也似的跑走了。她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张书琴,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按时兴的说法,叫“待业青年”。

书琴并没有考大学呀、当研究生呀等闪闪发光的理想,她只想毕业后进工厂,进机关,进商店,反正在国营单位当个工作人员就行。那是给国家干的呀!眼前这算干什么?“自负盈亏”,“拐筐的小贩子”,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词儿吗?

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

书琴一咬牙,到工商局交了待业证,拐起卖芦花虾的筐。同学们说她:“你疯啦!坐着等呗,国家早晚得分配!”书琴摇摇头。

书琴卖完虾,顺着货摊赶紧走,一行行货摊摆得长长的,各种风格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急切切、热盼盼地做生意,没有一个像她这么畏畏缩缩的!有一阵子,书琴甚至觉得像开展览会似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创造和收获来的劳动果实,谁最有智慧,谁最勤劳,谁才能获得最大的报酬。

呱唧呱唧,一个姑娘拐着一大筐芦花虾从海里面走出来。书琴一抬头,是同学李海菜!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到里边去——大里边!”李海菜指着海天接壤的远处,那里泛着一层虚无缥缈的雾气。“鬼儿滩,多的是!不过,你不行,改天我领你去!”说着,李海菜从筐里往外抓芦花虾给书琴,然后踩着水花走了。

“自负盈亏!”书琴感到这句话不怎么难听了。她还想说:“别小看自负盈亏,我还想把嫂子挣家来呢!”但没敢说,因为她不知自己能不能上去鬼儿滩。然而又一转念,李海菜都上去了,我怕什么!

凉丝丝的海水使书琴打了个战,心里有点怯。潮水刚刚闪个边儿,海滩上没一个人影。书琴四面望了一阵,咬咬牙,将筐子使劲往上一拐,坚决地走进去。她私下早已打探了去鬼儿滩的方法,去那儿不容易,得精细地计算。潮刚退时就下水,赶着浪印儿走,等潮终时才能赶到;在上面只能待两袋烟的工夫,赶着涨潮的浪印回来。否则潮一回头,返回的途中涌起一股急流子,会把人拖进老洋里。书琴虽然有些紧张,但觉得只是一个计算问题,很简单。她把裤腿挽得高高的,哗哗地搅着水花,很自信。

越走得深,水的颜色就越纯净,像透明的绿绸。路程真长,不管用什么方法,书琴还是累得不行了,两腿好像被那些绿绸绸缠紧了,拉不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岸边那道黄线早已模糊了,四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浮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纱,阳光变得柔和媚人,使单调的海面内容丰富起来。她扬起脑袋,两眼顿时亮了——前面,神秘的鬼儿滩正在银色的浪卷中浮现!

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她兴奋得有些昏头了,简直不知钓哪一片虾才好,总觉得另一片比这一片强,最后,弄得她只好满滩乱跑,反正鬼儿滩今天是她自己的,怎么样都行!

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她的眼睛赶忙朝四周一瞅,怔住了——一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书琴慌了,这是怎么回事!哪儿来的大雾?岸在哪儿?她惊叫起来,在沙滩上东一头、西一头地撞着。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拍打着她。一排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谁知这一下却把她呛火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反正说好说歹都这样,干脆硬拼吧!

她想起了老师教的一支歌,便唱起来:“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拐筐的小贩也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吗?”

“应该算。绝对应该算!……”

书琴自问自答,一会儿犹犹豫豫,一会儿理直气壮,畏惧却一扫而光。她的感觉变了——浪头小了,涛声弱了,雾气也退得远了。

忽然,一阵粗犷的歌声穿过雾气,扑过来——“蟹子肥哟,虾儿鲜!”

书琴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激励得奔涌起来,于是,书琴又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

雾气渐渐消散了,太阳、天空和撒满银屑的海滩一齐向精疲力尽的书琴显露出来。

赶海的妇女们好奇地围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上鬼儿滩了?!”李海菜挤到跟前,不相信地瞪着眼睛:“广播说有大雾,你……”

书琴没吱声,有这沉甸甸的一筐芦花虾,什么也不用说。

鬼儿滩那边的海天一碧如洗,刚才那场大雾好像是专为考验书琴而涌起的。但是,她回来了!

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拐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赶快把虾煮熟,拐到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书琴再也不怕那些嘻嘻笑她的姑娘们了,再也不怕人们喊她小贩子了,再也不感到什么难为情了!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想起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就觉得“自负盈亏”这四个字那么艰难和沉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儿了!

背后,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蟹子肥哟,

虾儿鲜!

赶海的人儿,

乐颠颠!……

歌词儿又改了,看来又丰收了……

(摘编自《鸭绿江》一九八三年第九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意兴隆给摊贩们壮了胆,他们一手掐腰一手攥刨钩,一改往日做贼似的探头探脑。
B.集市上摊贩们生意兴隆引得国营商店眼红,国营商店也“放低姿态”来到集市加入竞争。
C.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吆喝角落里的张书琴是“拐筐的”,可以看出她们职业优越感很强。
D.去鬼儿滩的路途十分艰险,张书琴虽然心里有点怯,但是她仍独自一人前往,可看出她的决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海菜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作者着墨不多,但她对主要人物张书琴起着陪衬作用,同时她的出现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中的“待业青年”“待业证”“自负盈亏”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社会背景,也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小说情节并不是以时间为序来安排,而是有跳跃,既有顺叙又有插叙,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D.小说通篇以书琴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能够跟随“她”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给小说的解读增添了丰富的意蕴。
3.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张书琴的看法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说“对海的描写,归根结底都是在写生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旁白,是影视剧中交代剧情、发表观点、展现角色内心的一种语言手段。曾经,旁白是一部“爆款”剧的标志和记忆点。如果将影像叙事比作一本书,好的旁白能够画龙点睛。它可以是写在扉页的心得、写在书边的评语,还可以是问号,是惊叹号,是意味无穷的省略号。反观一些被过度使用的旁白,它们往往成了叙事查漏补缺的万能药、寻求创作捷径的万金油。有些剧充满“刨活式”旁白,叙事不足,旁白来凑,故事发展缺乏层层递进的逻辑和合理铺垫。关键情节全靠“说”,剥夺观众的参与感,必然生硬突兀;有些剧惯用“解释性”旁白,画面、表演、旁白传递的是同样的内容,堆叠冗余拖沓的信息量;有些剧陷入“图解式”旁白,机械照搬原著语言,用过多的旁白替代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剧情铺陈和旁白讲述“两张皮”,把拘泥当真实,将不求甚解、照本宣科视为尊重原著。

观众为什么不满意这些旁白?归根结底,是观众没有感受到创作者对他们审美水平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有时没有旁白,为什么叙事逻辑前后不通?有时有了旁白,为什么又深感毫无必要?其一喧宾夺主,其二画蛇添足,正是旁白过度使用的两大特征。这背后指向的,是影像语言表达的投机与乏力。

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来自影像世界的说服力。闲笔不“闲”,旁白也不是游离于主题叙事外的喃喃自语。电视剧《扫黑风暴》的旁白配音演员曾说,“旁白与作品的关系如同一呼一吸,剧情紧张时受众也跟着紧吸着气,到旁白出现就舒了一口气,旁白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作品节奏”。

好的旁白恰当、精练,不知不觉融入戏中,融入故事里。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结尾洋溢着雄浑气魄的旁白令人印象深刻:“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这不仅道出了宋运辉人生经验的总结,也说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从这个角度看,影视剧旁白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超越其注解、阐释的功能性,实现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类比于中国艺术讲求“化境”的最高境界,故事讲述、角色塑造与旁白讲述要经过反复的意匠加工、锤炼糅合,最终才能浑然一体地传递主题和情感。

创作者要更好地用影视语言讲清故事、讲好故事,把功夫实实在在地用在影像叙事中。中国画讲求“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的留白魅力,中国古典诗歌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的审美意境。其实,影视剧旁白亦如此。旁白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多不如少,少不如精。创作者不必将所有意图都直接、浅显地表达出来,创作也需留白,如此才能给观众以想象空间,使作品更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毕竟,满满当当的画纸,便再无可回味的余地了。

(摘编自王瑨《影视剧旁白,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材料二:

网剧时代的旁白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首先是旁白中“独白”的使用更加频繁。这是一种讲述视角的切换,由客观、全知和审慎的第三人称的旁白,变为剧中角色的内心剖白,更适合传递情感,相对比较细腻。很多青春剧和都市剧也会在旁白中使用角色独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和观众的区隔。

相比于较为常规的自述式旁白,女性群像剧《爱很美味》算是一种新尝试:在开篇时让三位女主角以旁白的形式进行互相介绍。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一是能够让观众快速熟悉三个人的性格和之前的故事,二是用“互相吐槽”的方式来强化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沿用《潜伏》的旁白创作方式,将第三人称的旁白进行“人格化”处理,也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扫黑风暴》的旁白配音演员周扬就在采访里提到,在配旁白的时候,他会先给自己设定一个身份。在《扫黑风暴》里,旁白可能代表着督导组,代表一种正义的声音。当其具备独立人格时,也会更融入剧集本身。

旁白还有一重比较特殊的“隐藏价值”,就是给剧集“兜底”,或者说“打补丁”。不同于需要现场拍摄的画面和受制于演员档期等问题的配音,旁白的灵活性相对更高,因此可以填补一些剧集后期制作时发现的问题。《潜伏》的导演姜伟就提到,旁白从客观上讲,是后期求变的一条渠道。

有相关从业者说,很多时候剧中加入的旁白,是受制于内容审核的修改。“从样片到成片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层审核和修改。如果有某些很关键的戏份被删除,前后就不连戏了,角色的心路历程也不成立,如果没有更好的补救办法,就只能用旁白来补充。”

但这也不是某些国产剧滥用旁白的借口。“几乎所有的剧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拍摄过程不可能没有一点漏洞,”沈洋认为,“好的导演和剪辑应该有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技巧,让观众在看到这儿时不会觉得特别突兀。”

将目光移向海外剧市场,会发现旁白仍然有很多可供开发的新形态。在英美剧领域,就有不少“打破第四面墙”的旁白,如《伦敦生活》《纸牌屋》等;另外,旁白的视角也可以不拘泥于剧中角色,《绝望主妇》里,旁白是第一集就已经去世的玛丽·爱丽丝,以死者的视角讲述四位好朋友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剧集的叙事语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近围绕旁白的争议充分证明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活”,而是需要费心琢磨的重要环节。希望旁白能越来越多地成为一部剧的“亮点”,而不是“雷点”。

(摘编自毒眸《剧里用旁白,真的不合适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旁白作为影视剧的一种语言手段,曾经是“爆款”剧的标志和记忆点。
B.失败的影视剧都是把旁白当作万能药、万金油,过度使用,没有充分地信任和尊重观众。
C.进入网剧时代,影视剧的旁白有一些变化,变化的目的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D.开发旁白的新形态不能拘泥于传统形态,也不能仅限于国产剧,还应向海外剧学习。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论证语言虽然平实易懂,但也不失俏皮,这与其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关,如比喻、设问、引用等。
B.材料一运用了类比论证,将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影视剧旁白进行类比,论证留白的作用。
C.材料二引用沈洋的话是为了论证国产剧不能滥用旁白的观点,“几乎”“一点”等词体现了语言的严谨。
D.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述旁白的一些变化及强调不能滥用旁白,要开发旁白的新形态。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好的旁白能够画龙点睛”的观点的一项是(       
A.电视剧《欢乐颂》的旁白,一会儿替角色表达思绪,一会儿替导演交代场景,一会儿变成“电影录音剪辑”,描述起演员的表演。
B.电视剧《围城》中,采用与剧中人物语言风格高度契合的旁白,对剧情的发展作意味深长的评论和总结,提示观众品出多重滋味。
C.电视剧《大明宫词》每集开头、结尾的旁白叙述,既在现实逻辑之外,又在人物内心情感逻辑之中,形成个性化的叙事风格。
D.电视剧《潜伏》的旁白弥补了谍战剧中演员“表面不动声色,心底波澜起伏”的局限,与整个剧情、人物形象融为一体。
4.材料一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影视剧旁白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太白岭上,诗人看到了或厚或薄的烟云、疏密有致的树和石等景物。
B.诗歌中,“鸟语乐”写乐景,“鱼行迟”写哀景,以乐写悲,更增悲情。
C.诗歌前三联描写太白岭的景色,最后一联抒情,触景生情,情景相生。
D.尾联把眼前景色和百姓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的情怀。
2.首联是如何写出太白峰之高峻险要的?请简要分析。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它针对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部不足、西部过剩的不平衡局面,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中西部,引导中西部利用能源优势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以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建设东数西算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会对现有的信息技术体系提出诸多挑战。一方面,应加快进行东数西算工程技术试验,研发面向东数西算工程的算力共同体管理、算力测调和撮合交易系统,形成算力基础设施化上的核心技术、基础软件和关键系统,向东数西算工程推广;另一方面,应加强关键技术验证演练,加快各环节关键技术从孵化到完善的全过程,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技术体系。

类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高大的青杨,红了枝条,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类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_________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