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为什么珊瑚虫一般要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下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_(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处理

温度(C)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______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在 ______ 的条件下, ______ 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中国是茶的起源之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古代传说。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氏族社会晚期,迄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茶一般是由茶树的叶和芽制成。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等,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抗氧化、抑菌等活性。依据采制季节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其中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的芽和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所以滋味较为苦涩。高尿酸是痛风病的生化基础,还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患者显著增多,并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治疗药物有别嘌醇等,但存在引起造血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类主要活性成分,是包括儿茶素、花青素、黄酮与黄酮醇类等多酚化合物的总称。科研人员为研究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降低尿酸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 30只小鼠随机分成 3组,每天九点药物(已知对肝脏和肾脏无影响)灌胃增加尿酸水平后,十点开始进行如下操作:
 
组别
灌胃处理
1
模型组
20ml生理盐水
2
别嘌醇组
20ml别嘌醇溶液 10mg/kg
3
茶多酚组
  a  ml多酚溶液 150mg/kg
连续实验7天后获得如下两组结果:
结果1:茶多酚对小鼠血清尿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2: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肾脏的影响:
组别
小鼠肝脏损伤指数
小鼠肾脏损伤指数
模型组
5.43
1.69
别嘌醇组
105.76
1.91
茶多酚组
4.82
1.51
(备注:指数越大损伤越严重。)
(1)制作茶的原料主要是茶树的_______,花青素、茶多酚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细胞核/液泡)中;春茶和夏茶相比,茶多酚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模型组的作用是________,请将实验操作的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a__________。
(3)每组都用10只小鼠,计算数据时取_____值,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4)通过结果1可知,茶多酚对小鼠血清尿酸有______作用;从结果2可以看出用别嘌醇治疗对小鼠的________(填器官)损伤较严重。
(5)阅读以上科普短文后,对你有哪些启示或收获?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近年来暴走健身成为临沂市中、青年人锻炼身体的一种新时尚,这种积极的户外健身方式,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暴走运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而食物的消化离不开小肠,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____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____。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突起,称为________。它的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
(2)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_____,代表小肠的一段是_____(填图中字母)。
(3)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人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不外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体重明显增加,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_________和适量运动。
(4)暴走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下表是某同学在“测定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实验中的实验记录。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

2

2

2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①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的热能,计算可知1克黄豆所含的能量是_____焦。
②事实上,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的热量与它的实际热量相差很大,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
(一)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__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_提供。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

10

A

20℃

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__;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的一处不足:__
(二)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_。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图甲中结构④部分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__。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_(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走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情况,可以将其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等。阳生植物,也称“喜光植物”,需要在强光环境中才能达到其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良。阴生植物指耐阴性强,能在弱光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即可达到其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图一为一定条件下测得的典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CO2(即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的曲线,图二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请回答:

(1)根据题意,图一中代表典型阴生植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一中光照强度为b1时,A、B曲线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分别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假如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光照强度为c时,A曲线对应植物的叶绿体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曲线对应植物的叶绿体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量。
(4)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中的对光能的利用。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充分利用光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mol- m-2 .s-1

1 200

1 180

560

623

(5)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放入红色垃圾筒,集中处理。但是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的现象依然很普遍,为了研究药品对周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感冒清热颗粒的溶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溶液。将一定量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20mL、40mL、60mL、80mL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然后用蒸馏水分别补齐每个烧杯中的溶液量,使其均为100mL;分别得到A、B、C、D四种不同浓度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
第二步:选取100粒基本相同且饱满的绿豆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Ⅰ~V的相同培养皿中。
第三步:向I号培养皿加入适量蒸馏水,向Ⅱ、I、Ⅳ、V号培养皿分别加入______的A、B、C、D四种不同溶液,将5个培养皿同时放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第四步: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第三步”,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第五步:7天后,统计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培养皿号





绿豆种子(粒)
20
20
20
20
20
加入
蒸馏水
A
B
C
D
发芽率
90%
60%
50%
30%
10%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实验中设置I号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
(2)请将实验“第三步”补充完整,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______。
(3)绘图: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内完善Ⅳ、V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______。

(4)每组实验材料选用20粒而不是1粒绿豆种子主要目的是:______。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______实验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5)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类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完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又提出了酸、碱环境是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他们选用的材料用具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烧杯、滴管、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淀粉浆糊、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碘液等。
实验方案: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验步骤

1

加2毫升浆糊

加2毫升浆糊

加2毫升浆糊

2

加2毫升蒸馏水

加2毫升盐酸

加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3

加2毫升唾液

加2毫升唾液

加2毫升唾液

4

放人盛有37C水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放人盛有 37C水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放人盛有 37C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5

滴人2滴碘液

滴人2滴碘液

滴人2滴碘液

实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1号试管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3支装有浆糊的试管放入37℃温水中,恒温10分钟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
(4)由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大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_____(填图中代码)组成了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该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丁图中豆荚的B结构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发育而来的;这个豆荚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
(3)如果将甲图中的④切除一部分,再进行播种,这样的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会非常弱小,原因是_______
(4)某同学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数日后记录的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①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试分析说明:选择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能否探究上述问题?______
②若将甲组和丙组萌发后的幼苗在原来条件下继续培养,一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一组及原因分别是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生物进化历经几十亿年的历史,科学家们曾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生物进化的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

(1)图1中的生物C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类型,它在进化过程中出现分枝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不同;D代表的植物类群喜阴湿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C与D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C_________;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________;从结构上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
(2)生物的进化需经历漫长的历程,化石成为了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图2所示的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图中清楚地表明,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了哪种生物化石?(_______
A.节肢动物   B.鱼类  C.两栖类动物  D.爬行类动物
(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前
工业污染后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释放数目
496只
496只
472只
472只
再回收率
42%
8%
12%
59%
①从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的体色有浅色和深色之分,这体现了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现象,为了让浅色蛾适应工业污染后的环境,科学家采用染色方法将其体色染成深色,这些体色改变的蛾的后代是否能获得深色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用下列字母表示)。
A.桦尺蛾的体色随环境而变深    B.深色蛾与浅色蛾共同生活在工业污染前,且浅色蛾多   C.通过生存斗争,深色蛾生存下来 D.工业开始污染
类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