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为‘三宝太监’)”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 马戛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二中你能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乾隆帝的心态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他的观点导致了什么对外政策的实行?
(4)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已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什么?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评价这次改革。
(2)材料二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为调动黑人的积极性,扭转战局,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抓住历史机遇指什么?请列举此次机遇中的经济方面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运用所学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观察下列图示,撰写历史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2)从图示中任选4个图示对主题进行论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和认识。(3)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迹工整,字数260字左右。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済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的知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新时期,我国农民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据史成文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区,如今在党的领导下,藏族和汉族等各族共同建设西藏,使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境内外的一些敌对势力,总想妄图分裂中国,把西藏从中国分出去。请你各用一例史实及影响来说明唐朝、元朝、清朝很早就和西藏交往或对西藏进行管辖;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今天企图分裂西藏行为的看法。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章的内容,要写出朝代名称;对应的一例史实及影响、看法
3、叙述流畅,史实清晰;字迹工整,字数150字左右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强迫开放更多港口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C.鸦片战争后人民不断反抗清朝统治
D.为争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内容,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客观史实来源于史料。据材料甲概括我国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政策在新中国初期的表现。
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2)识读史料要提取有效信息。据材料乙,归纳美国调整同中国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
乙:美国政府在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已日益破产的情况下,……为了对付它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需要调整同中国的关系。而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又为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了机遇。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在解读中要体会实证精神。据材料丙,概括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
丙:特朗普政府的官方文献公开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竟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已对全球与地区秩序、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形成全面挑战。……中美关系正处于决定未来的十字路口。

——摘编自张沱生《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各国政府,都把改善民生放在执政的重要位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斯福执政初期, 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

——《一本书读懂美国史》

材料二通常所说的“福利国家”是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内容在内的一揽子政策目标的总称。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时才得以真正确....福利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进了社会平等, 缩短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因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出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然而,福利国家制度也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情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三国民收入是反映社会居民贫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下是新中国1952- 2019年国民收入变化图。


材料四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罗斯福执政初期“庞大的失业大军”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为此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2)二战后西欧社会的贫困问题日显,各国纷纷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缓解危机。请从材料二中提取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一个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民收入的变化,请任选一个阶段(1952 -1962年,1962-1972年,1972-1982年;1982-1992年,1992—2002年,2002-2019年),概据这阶段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党为何要狠抓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