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节的设立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存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我国原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1981年12月,我国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将全民义务植树作为推动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生存文明建设被纳“五位体”总体布局,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渐变成现实。全民义务植树有力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截止202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3.04%。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验。

材料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我国持续开展的国土绿化行动,使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是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同时,我国积累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经验也被写入《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植树造林。
类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选用A、F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4)若连接B、H、I装置进行实验时,1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较纯净氢气,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选用H、G组合收集干燥的氢气,氢气应从____端通入(选填管口字母序号“m”或“n”)。

(6)图1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
(7)图2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氧气的密度     b.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8)早在1783年,拉瓦锡用下图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步入近代的西方国家。

材料一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1)依据材料一综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为英国找到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方法是什么。这一方法体现了哪一原则?

材料二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 拿破仑在《给儿子的遗训》中说道: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3)依据材料三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是如何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的?他在法国、欧洲注入的新思想有哪些?(举出两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3m、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ρA=0.2×103kg/m3,且物体A、B、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
(1)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B的密度;
(3)现将物体C分别放置于物体A、B中央,为了让放上C后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放上C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只将A沿竖直方向切下质量或者只将B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则比值为多少?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工厂内两质量分布均匀、体积相等的实心圆柱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现采取以下方案对其切割,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高骈开海路

孙光宪

安南高骈奏开本州海路。初,交趾以北,南海有水路,多巨舟。骈往视之,乃有横石隐隐然在水中。因奏请开凿,以通南海之利。其表略云:“人牵利楫,石限横津。登一去之舟,便作九泉之计。”时有诏听之,乃工者,啖以厚利,竟削其石。交、广之利,民至今赖之以济焉。或言骈以术假雷电以开之,未知其详。

(选自《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注释]①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②南海:南海县,在今我国广东省。③广:今我国两广地区。
1.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或/言骈以术假雷电/以开之B.或言/骈以术假/雷电以开之
C.或言/骈以术/假雷电以开之D.或/言骈以术/假雷电以开之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有水路     距:间距B.多巨舟   覆:覆盖
C.登一去之舟     才:才能D.乃工者   召:征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骈往视之,乃有横石隐隐然在水中。因奏请开凿,以通南海之利。
4.交、广海路的成功开辟,凭借了哪些条件?
类型:课外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山的春天

①一夜春雨,沉睡了整个冬天的山野渐渐舒展身姿。大娄山脉,春在层峦叠嶂中渐渐生发,道路两旁,桃花、李花、山茶花、油菜花……花色与青山交织,宛如一幅秀丽的画卷。

②我们前往贵州省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拜访八十岁高龄的造林模范魏发府。车穿过浓浓晨雾,驶过著名的七十二道拐,往东进入石牛村,魏发府一家种植的三十余万株杉木就生长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坪山上。阳光渐渐拨散晨雾,远处,大坪山的莽莽林海在春日的阳光下,像被水洗过一样,格外干净、翠绿。

③沿着山路,我们走进一片绿色的海洋。林间,空气格外清新凉爽,处处弥漫着花草、树木与

泥土的气息。在一处山坡上,远远看见魏发府老人正背着竹篓俯身捡拾林间垃圾。老人见到我们,停下手中的活,笑盈盈地走来与我们握手打招呼。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花白的头发上顶着一层淡淡的露珠,脚上的胶鞋沾满了草屑。他的手掌宽大,结着厚厚的老茧。

④阳光透过密林,由高处斜斜地照射在笔直挺拔的杉树上。几只鸟儿在一丛丛新叶上跳跃,叽叽喳喳地传播着春天的消息。

你看,树有了,鸟就来了。鸟来了,虫就少了。鸟粪肥土,树木也长得好了。老人摸着一株粗壮的杉树高兴地说。

这些树全是您种的呀?

不止这些,一共有一千一百多亩。老人领我们站到高处,指着远处连绵的高山:这几座山都是,最远那里,如果走路的话,一来一去需要一整天呢。

⑧我举目远眺,看不清最远的山头。很难想象,魏发府一家仅靠肩挑背驮,步行几十里山路,将一株株小树苗种成如今的参天大树,付出了何等的艰辛?

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过度开垦,大坪山的生态环境令人忧心。那时,魏发府常常独自一人在山上徘徊,望着满山荒芜,听着山风在光秃秃的山上肆虐,卷起漫天的尘土,他的心仿佛被紧紧地揪着。1985年春天,时任生产队长的魏发府决定把坡耕地退掉,用来种树。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种树,尽早把荒山变绿。他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人就出发了,每个人都背着上百斤重的树苗。肩膀都被勒出了两道红印子,几天就磨出水泡了。坡陡路远,我们每天只吃两顿饭,省下的时间都用来赶路。一天下来,常常是上衣浸满汗水,裤子沾满露水,浑身都是湿的。老人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⑪然而,第一年春天,因为大坪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蓄水能力低,再加上缺乏种树经验,种下的树只活了一小半。魏发府重整旗鼓,水不够,他们就背水上山。他每天在林里一干就是十个小时,栽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他一手扒土,一手执苗,捋直根须,小心翼翼地把苗放进坑。杉树和松树苗枝多叶硬,常常扎破手指,他就用松软的蚂蚁窝土止血止痛。夏秋季节,他早出晚归进林拔杂草。哪怕是寒冷的冬天,他照样隔三差五巡护山林。一年下来,他走坏了十多双鞋。这年,树苗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⑫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十年之后,在魏发府的努力下,大坪山一个个荒芜的山头渐渐苍翠起来,一度断流的山泉水又恢复了,解决了当地村民饮水和灌溉的难题。他说:这么多年,我为的是绿水青山,树就是我的孩子。三十七年里,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山林从未遭受过一次山火。如今,老人依然坚持每个季节都去林间转悠。与树为伴的时光,成为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⑬他的付出逐渐被更多人知晓。他捧回了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如今的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5月,七十九岁的魏发府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石牛村历史上最年长的入党申请者。

⑭远处清风徐来,林间绿波荡漾。侧耳听,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青山在向老人致意。

(原文有删改)

1.下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大坪山秀丽的风光,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③段末句聚焦主人公魏发府手掌“厚厚的茧”,特写突出其植树造林的艰辛。
C.尾段直接地点明老人植树造林的巨大贡献,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之情,揭示了主旨。
D.文章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魏发府改造荒山的经历,使行文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
2.分析文章以“满山的春天”为题的好处。
3.魏发府一家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4.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你看,树有了,鸟就来了。鸟来了,虫就少了。鸟粪肥土,树木也长得好了。老人摸着一株粗壮的杉树高兴地说。
5.本文与课文《植树的牧羊人》都写植树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也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情节内容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⑬“怎么呢?”

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⑮“干嘛变成星星呀?”

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3.请找出文章第段中运用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4.本文用“星星”来写奶奶,有什么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乙杯水温降低了,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①②③中,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相符的是_______地,该地一年会被太阳直射_______次。沿该地向北行,不改变方向_______(能/不能)同到原点。
(2)读图2,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回归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当太阳直射①地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②地的正午影子长度最_______,①②③三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___
(3)若图3所示是正午时刻射进十九中教室屋内阳光面积情况,那么当屋内光照面积达到全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在图2中_______(填字母)。
(4)当太阳光照图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纬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类型:解答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