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他由此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习近平也曾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为的基因。

材料三 21世纪的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必须摒弃。尽管天下仍不太平,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但世界范围的大战始终没有打起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坐下来谈判磋商,以解决纠纷。世界图景中,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逆时代潮流而动者,终将失败。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史实,举两例加以说明。
(3)“以史为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历史给我们经验,也会给我们教训。结合所学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就“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谈一下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不断创造物质的历史,物质的流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白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下表为部分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一览表

时间举办国名称展览主题、概况简介
1851年英国万国博览会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美国独立百年,显示科技领先、经济强国的地位
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庆祝大革命一百周年、埃菲尔铁塔面世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

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白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列举两个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从材料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方法。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后世界博览会展览主题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至少分析其中一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过去两个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物质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侯国”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说明春秋争霸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民族迁徙的大致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北方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编自《通典·食货》

材料三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中所示现象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概括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为“诱三晋之人”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张骞开辟西域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琅城:它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典型代表1128年开始,它的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两百多年。
东京:186959日,三千多人的队伍簇拥着天皇,浩浩荡荡进入东京城。天皇给东京全市赐了祝酒,皇城和改革后的政府机构也移过来。新的首都诞生了。

材料二

1703俄国皇帝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建立彼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
1712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作为首都一直持续200多年
1881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农民代表团向他敬献的花环被放在了他的胸口。
1917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24为纪念列宁,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

——摘编自达即至《圣彼得堡忆象》

材料三   合肥部分博物馆资源

放王岗汉墓 三国遗址公园 淝水之战旧址 包公祠 明教寺 三河古城墙
刘铭传故居 孙立人故居 李鸿章故居 卫立煌故居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图文各自代表的历史事件。
(2)圣彼得堡见证了俄国历史的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合肥的“城市印象”。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颁行一整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阅读下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   阅读下面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结合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他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对后代地方行政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从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笃古不变,必然走向衰亡;唯有创新求进,才能兴旺发达。

材料一   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些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哈特

材料二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不仅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材料一中导致“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事件是什么?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核心实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举出18世纪欧美地区在这场运动影响下爆发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指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就这个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120个字)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岁末年初的抗疫斗争中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称赞。下列人物与其时代精神搭配错误的是
A.王进喜——为国争光,艰苦创业的精神
B.邓稼先——热爱祖国、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C.杨利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D.黄继光——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精神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三幅漫画隐喻了近代中国的三件大事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第3幅漫画与哪次列强侵华事件相关?三幅漫画呈现出中国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什么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醒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摘编自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