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也许那来自妈妈常用的洗衣液,也许那来自冬日街边的烤红薯,也许那是和你最好的朋友分享的喜悦,也许那是你哭泣时流入唇边的泪水,也许那是一句暖人心田的话语,也许那是一席意味深长的教诲,让你回味无穷……总有一种味道让你不能忘怀。


请以“难以忘怀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案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案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某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
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⑥段中“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3.请你说说对第⑩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50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忆姥姥家的泥火盆

王红悦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季节更迭,转眼又是冬天。每到冬曰,最忆的还是姥姥家那温暖的泥火盆。

②火盆最初应是用泥制成的,后来才出现了铁、铜制成的。冬天,东北的农户人家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炭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们扒出来,放到火盆里,用灰耙装满、压实,就可放在室内取暖。

③我出生在东北的农村。那里的冬天特别冷,大地都能被冻出裂缝,北风嗖嗖地吹,像刀子般割人的脸……四十多年前,我们姐弟三人每到放学被冻得瑟瑟发抖时,总是先跑到住在前街的姥姥家取暖。姥姥常年在家,火炕总是烧得热乎乎的,炕上还放着一个泥火盆。她会立刻招呼我们:快上炕,焐焐脚!我们几个人迅速脱鞋上炕,围着火盆坐下,在离炭灰一指高的地方烤手,小脚丫则贴近火盆外侧。姥姥拿出铁质的扒火铲,把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红红的火炭来。她的嘴里还会叨咕着:小心,别烫着!上学娃,最不易,好好学习,才会有出息……不用多大工夫,我们手热了,脚暖了,心也暖了。

④火盆,也是姥姥给我们做零食的烤箱。姥姥会拿来小土豆、玉米粒、黄豆,放在火盆里烤给我们吃。土豆是最不好烤的,姥姥却很有经验,用铲子把土豆埋在火盆的炭火中,然后要我们耐心地等着。不一会儿,几股灰粒从火盆里升起,接着会听到嘭嘭的声音。姥姥熟练地把炭火中的土豆翻个身,再埋好。等到再听到一声响时,姥姥就把土豆拨拉出来,放在盆沿凉一会,再两只手颠来倒去地剥去带灰的外皮,递给我们。接过土豆,一股烤香味迎面扑来,咬一口,热腾腾的,绵甜不绝。我们姐弟边吹边吃,姥姥则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慢一点,别烫着了!这声音、这场景,如今只在梦中。

⑤每到冬天,姥姥家里就有很多婶子大娘们来串门。大家围坐在火盆旁,让姥姥帮她们剪鞋样、裁衣裤。远远听到姥姥家传出来的说笑声,已让人觉得那小屋里格外温暖。

⑥姥姥的手很巧。我们围着火盆坐时,姥姥还会教我们剪窗花。一张纸片,在姥姥的手里没多久就会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在我们的手里似乎就失去了灵性,剪出来的图案,总是少了些什么。姥姥便笑着说:不急不急,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熟能生巧,多剪几次就会更好的…终于,我们也会剪出红红的窗花贴在那印满霜花的窗户上,简陋的屋子顿时多了几分喜庆与祥和。

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而今,姥姥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那泥火盆早就被恒温、干净的暖气取代了。但儿时的记忆,却如那泥火盆中红红的炭火,不曾熄灭,带给我永远的慈爱和温暖,教会我勤勉、善良和感恩。

1.选文围绕“姥姥家的泥火盆”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你记忆中有和文中的“泥火盆”类似的,让你难忘的事物吗?请把你的经历写下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扎根雪域边陲的格桑花

①日拉山巍峨雄壮,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就在其环抱之中。

②老乡长桑杰曲巴的故居,如今成了展览馆,墙上陈列着的几排老照片中,一张青春的面孔引人注目,这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玉麦守边人卓嘎。那时她不过20岁,笑容灿烂,眼中有光。

③数十年光阴流转,曾经的少女容颜渐老,鬓角染霜。不变的是坚定的眼神以及她对玉麦的守望。

④玉麦位处喜马拉雅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无法种植粮食,进出玉麦要翻过重重雪山。

⑤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搬迁离开了,玉麦居民只剩下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3个人。

⑥“为什么我们不离开?”卓嘎问。

⑦沉默良久,桑杰曲巴告诉卓嘎:“你们阿妈是在这里过世的,我们也会在这里死去。我们死后,会有人替我们守住这里,这个人,必须是中国人。”

⑧桑杰曲巴每次巡边都会带上五星红旗。人走到哪里,红旗就插到哪里。映着山岭、森林和蓝天,红旗高高飘扬。年轻的卓嘎继承了父亲的信念——“守护玉麦的土地,就是守护这个国家。”

⑨卓嘎成了玉麦乡最坚定的守望者。穿上及膝的牛皮长靴,把鞋口的带子扎紧,一次次翻越山川,一趟趟行走峡谷……

⑩冬天,大雪覆压日拉山,雪没过小腿肚,卓嘎很小心,一步一个脚印,生怕一脚踩空,雪透过鞋口渗进来,那种程度的冰冷将使自己无法行走。

⑪每次运送物资,这样的路要走一整天。为了降低风险,卓嘎尽可能减少穿越日拉雪山的次数,尽可能采购更多的物资,一次性全部运回。进山的路只有不到一米宽,牛马只能前后走成一排,卓嘎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头顶的积雪和脚下的悬崖令人胆战心惊。行走时,冷风直往脖子里灌,卓嘎用布把头脸和脖子都包裹起来,也只能略微挡住一些冷风。

⑫鞋子坏了,卓嘎用牛毛织成线,一点点把破开的鞋子缝好,缝缝补补,直到鞋子最终无法修复。一个冬天,她就能穿坏两到三双牛皮长靴。

⑬除了运送物资,放牧也艰险万分。在玉麦,放牧同时也是巡边。玉麦向南,海拔遽然下降——这里森林茂密,昏暗幽深,让人难以穿越;这里蚊虫成群,嗡嗡作响,让人不得安宁;这里遍地沼泽,泥泞湿滑,让人难以行走……但卓嘎和妹妹央宗对这里却十分熟悉,她们清楚地知道哪里适宜悬挂国旗、刻画中国标记。随着她们的脚步,一面面国旗、一个个中国标记被留在这里。

⑭条件的艰苦砥砺着信念的成长。数十年岁月悠悠,卓嘎牢记着青年时代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信念,始终不渝。玉麦,因人的信念闻名于世。

⑮“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如今,越来越多人像卓嘎一样投身守边事业。青年卓嘎对玉麦的期待已化为现实——玉麦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幸福生活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越发鲜艳。

(文/徐驭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格桑:在藏语中是“美好、幸福”的意思,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的代名词。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守边人的形象。(答出两方面即可)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文章为什么以“扎根雪域边陲的格桑花”为题?
5.第段画直线句子给你带来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简要谈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行

①在没出国前,我和父亲的交流次数可以用双手数得过来形容。我一直认为我俩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墙,根深蒂固地杵在心中。直到那年,我选择离开上海登上飞往北欧的飞机,这道墙终于塌了。

②乘机前,父亲特意赶来,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送我。

③父亲爱酒成性,母亲因忍受不了父亲的酒后争吵与动手,在我不到三周岁时与父亲离婚。以前我一直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归咎于我的父亲。那时的他,因为做生意失败,受到打击一蹶不振,整天无所事事地喝酒,酒后便与母亲争吵,甚至是动手。对生活毫不在意的他,对我更是不闻不顾。因此我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和工作,从北方到了上海,再到后来去国外工作和学习。

④在临行前的一周我才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当时由于身体状况不能送我,特意打电话让父亲必须送我,而我却执意自己离开。

⑤记得那天我一个人拉着20公斤的行李箱到了火车站,候车时,远远地看见父亲提着一个行李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意外地问。父亲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笑,说:我来送你啊!话刚落就抢过我的行李箱帮我拉着。一路上,我几乎没怎么和他说话。

⑥北京的机场永远是人来人往,每天上演着送别与迎接。我有些伤感,便转过头来,冲父亲冷冰冰地说:你可以离开了。他听了,依旧微笑着说:还早呢,你办好托运我再走。然后就一直跟在后面默默拉着行李箱。我找了一个安静的休息区坐下来,他站在那儿好像孩子一样在等我的指示。我示意让他坐下来,他选择了我对面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⑦我拿出背包中的一本书打发时间。过了一会儿,他小声问:渴不渴?”“包里有水。我头也不抬地回应。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饿不饿?”“不饿。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间扫了他一眼,他双手肘杵在大腿上,手托着头闭着眼,我以为他睡了,咳嗽了一下,他马上抬头坐直身子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我摇头,他像泄了气的气球,肩马上放松下来。我感觉有些饿,和他说找个吃饭的地方,他说行,像个仆人,拉起行李箱在我后边走着。

⑧我点了一碗牛肉面,也给他点了一碗。面上来时,他从自己带的包里取出一小瓶白酒,要打开喝。看他拿酒我就反感,马上恶狠狠地对他说:别在我面前喝酒! 他先是一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拿上桌的酒放了回去,嘴上说着:不喝,不喝。我只顾着吃面,但一想到他刚才的举动,又回想小时候因为喝酒他动手打我母亲的情景,我内心激动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我控制不住,本能地放下筷子,把我的不满、我的愤恨、我的委屈,以及我离开的惆怅和对未知生活的忐忑全都发泄在他身上。他起初默默低头吃着碗里的面,脸涨得比他喝酒时还红。直到我越说越多,越说越哭,他抬头看着我,说着:别哭,别哭!并试图拿手为我擦眼泪。我用手挡了一下。

⑨他嘴唇抖动着说:爸爸老了,知道年轻时的做法不对,爸爸怎么才能给你弥补呢?”“晚了,弥补不了了。我还是狠狠地说。他没有说话,坐在那儿,头好像快埋在面里,但豆大的眼泪滴滴砸在碗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在我面前哭,第一次看到他像个孩子一样,不知怎么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做解释而哭。也许是血脉相连,也许是真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刻,我有那种虽不能马上原谅他但想听他解释的念头。但他没有解释,擦了擦泪,对我说:爸爸以后不会让你伤心了,也不让你操心,你要好好学习工作,爸爸也好好工作,不喝酒,等你回来,爸爸来接你,时间不早了,爸爸送你办托运。

⑩办好托运,我走到安检口,他好像要说什么,但没有说,只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然后泪瞬间涌出,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流之中。我的喉咙像被卡住一样,说不出话,叫不出来,低着头走进安检。

⑪10个小时后,飞机终于落地挪威。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到机场送我的时间很短,而他从老家辗转到机场却要近10个小时,然后再承受着我的数落怨言独自一人回去,那回家的路怕是更长……

⑫我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接通,却只叫出一声,泪水已经决堤。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对父亲的情感

“我”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看到父亲来送行感到意外(4)
候机期间(1)
(2)反感,情绪失控
到达异国他乡(3)
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我一直认为我俩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墙,根深蒂固地杵在心中。
3.文章第⑥段和第⑨段两次写到父亲像“孩子一样”,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当时父亲的心理。
第⑥段:“好像孩子一样”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像个孩子一样”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也通过“送行”这一事件塑造“父亲”形象。
B.母亲当时因为身体状况不能送我,特意打电话让父亲在送行时恳求我的原谅。
C.第⑪段因为“我”意识到父亲的沉重与不易,所以觉得他回家的路“更长”。
D.结尾“我”主动给父亲打电话,表明“我”已不再怨恨父亲,并与开头呼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父亲的长笛》,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 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 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 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 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中国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书中所记录事件及其意义,在词云图中任选一个关键词,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100字左右)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袁老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演绎青春的华章,科研的硕果敬献党和人民,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把          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75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初三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成熟,让我们郑重其事地面对吧!这段崎岖的旅程可能有阴晦,同时,阳光灿烂也是可能的。不管怎么样,我希望大家能够咬牙坚持。坚持也许是辛苦的,但追梦路上的风景是美丽的,你总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成功的终点更是_____的。当你走向心仪的高中时,你会发现这便是初三给我们最深的_____

同学们,在迎接中考之际,我想问问语文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校园里,每一片叶子都应该是语文。是啊,窗外(piē)见那轻灵的玉兰、鲜妍的桃花、飘逸的杏花、pīng)婷的海棠,难道没有哪样不是语文吗?李白喝的酒,陶潜种的菊,王维隐居的山,苏轼眼中的明月、耳畔的松涛,哪一处不是语文?语文是基础更是人文,语文会让你懂得_____和敬畏,让你学会感受和表达;语文会让你打开格局和眼界,博大心胸和情怀;语文会让你的情感变得丰富,生命变得____,不再矫揉造作;语文儒养你的心灵,让你心清似水,温润如风;语文会唤醒更好自己的灵魂。同学们,如果说语文是一场席(yàn),那一定是不会散去的筵席。学习语文的步伐也不会因为中考结束而停(zhì)!去学语文、爱语文吧,到语文的世界里去洞察风中有音、沙中有印、光中有影的意趣,潜进语文的碧波里去寻找珍奇!

1.文中加点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piē) B.(pīng)婷C.席(yàn) D.停(zh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B.鲜妍C.矫揉造作D.儒养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妙绝伦   教导   谦虚   充满B.精妙绝伦     教诲       谦虚   充盈
C.精彩纷呈   教导   谦卑   充满D.精彩纷呈     教诲       谦卑   充盈
4.对文中划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C.表意不明D.语序不当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青少年时期的见闻经历对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情节,并结合其经历作简要分析。
A.毛泽东        B.周恩来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