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
A.健康 伶俐 | B.结实 伶俐 | C.结实 灵敏 | D.健康 灵敏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