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5月,我正在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那时候,老师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急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傻乎乎的下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直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必然的,也是偶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画线句子中的“折腾”一词,在文中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必然,也是偶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