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65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 【甲】 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人们一般解释为:是指一类内在的道德,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以质信言,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 【乙】 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的方面。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根据上下文意,在【甲】【乙】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对概念,在古代文论中常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文学风貌、文学发展等。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文”与“质”“野”与“史”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韩非子“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中,“鄙”的意思与孔子话中“野”的意思基本相同。
D.古代批评家呼吁加强“文”或“质”时,意味着当时的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靡丽了。
3.结合本文内容,为“文”制作词汇积累卡片。请在①-④处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释义文中用例
本义______________(无)
引申义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
______________文饰言辞
指礼节仪式。____________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