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尤其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在这个“入”和“出”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要能“入”,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把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材料二:

站在今天回望,不论是“泛观博取”还是“熟读精思”,都是我国阅读史的重要思想遗产和方法遗产。中国古代文人的阅读范围,重心在读《诗》《书》等经典、诸子及史籍,由于其内容深湛,当然需要仔细揣摩。但对于浩如烟海的集部著作,泛观才能博取,也是应有之义。近代以来,随着纸质媒介的普及,阅读的内容大大扩展了。我国近现代有不少专门论及读书法的著作,这些著作虽然也多是谈论如何治学或如何阅读整本书,但其中也有不少著作明确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方法,比如陈莘《读书法》提出了精读、粗读、熟读,文经纬《读书方法》提出了朗读、粗读,徐应昶和赵源景的《读书法》提出了精读、略读、做读书笔记。

晚清至1949年期间关于阅读方法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雪瑞的《读书法》。该书中的“读书”是指狭义的阅读书籍,不再是泛指“治学”,作者所说的“读书方法”即“阅读方法”,包括短篇文章的阅读,也包括整本书籍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的方法(即阅读方法)有“精读”和“阅读”两种,这两种方法是对我国古代“熟读精思”和“泛观博取”两种方法的继承发扬,但作者没有像朱熹一样将两种方法对立起来,而认为“精读和阅读,是读书方法的两个方式,须双方兼顾,不能偏废的”。“精读着重认识文字,在这个认识文字的范围中,包含正确的读音,确切的解释,字的写法、源流和它代表的种种观念”,“阅读但求明白大意和作法罢了”。可见,这里的“阅读”实际上就是前文所说的“泛读”,其目的在于求“博”。值得注意的是,马雪瑞提出,不同长短的阅读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摘编自靳彤《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一样为了获取新的知识,还为了“存心复性”“学以成人”“经世致用”。
B.南宋人陈善提出的“出入法”包含体会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扩充自己狭隘的生命体验,用之于天下国家这一过程。
C.中国古代文人的阅读范围,重心在读《诗》《书》等经典、诸子及史籍等,由于其内容深湛,当然需要仔细揣摩、精思。
D.马雪瑞认为读书就是阅读书籍,不能包含“治学”,所说“读书方法”即“阅读方法”,包括短篇文章和整本书籍的阅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读书只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这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存在方式相背离。
B.材料一中南宋人陈善提出的“出入法”与材料二陈莘《读书法》中的观点一致,强调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读书。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朱熹”的论据,目的是更好地论证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但采用的论证方法迥异。
D.材料一、二中的读书方法和观点,在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背景下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有利于阅读素养的提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在材料二中进行论述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B.胸有成竹C.三月不知肉味D.汗牛充栋
4.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分析怎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5.在材料一、二中提到多种读书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帮助自己阅读《乡土中国》?结合《乡土中国》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