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世界历史”的基本态势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过程中,就像中华民族要在各个方面完成现代化任务是不可避免的一样,中华民族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方面——现代化和独立自主,对外学习和自我主张——似乎是矛盾的,但它们只是在抽象的观点看来才是矛盾的,而在现实的理论与实践中却是历史地一致的。就像现代化绝不意味着将从西方得来的抽象原则先验地强加给中国的历史性进程一样,中国发展的自我主张也绝不意味着避开外部世界的孤立主义和自我封闭。学术上或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任意武断,而是表明它能够真正地占有从外部学来的东西——它要使这些东西成为反思的和批判的,也就是说,成为自己的东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这种开放包容是立足于自身之上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因此,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变迁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任务意味着我们必须大规模地对外学习,也意味着外来文化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但这一过程绝不可能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一笔勾销,也绝不可能将中国文化的传统一笔抹杀。而是意味着需要经历“文化结合的锻炼”。黑格尔在讲到古代希腊文化创造时曾说,古代希腊人既有自己的传统,又面临着更加强势、更加优越的东方文化;正是由于经历了“文化结合的艰苦锻炼”,希腊人才获得了他们应有的活力,并且开创出他们胜利和繁荣的时代。就文化结合的锻炼来说,一个较为晚近的例子是我们更加熟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仅与我们面临的现代化任务本质相关,而且与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环境本质相关;正是这种相关性的具体化行程,使我们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与中国的整个现代化进程建立起本质联系的,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亦即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而被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时期就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马列的经典倒背如流,对俄国的经验佩服到五体投地;而当他们把“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教条先验地强加给中国革命时,只是导致了一次次的灾难胜的失败。那么,与之非常不同的革命纲领“农村包围城市”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而被中国化。

在文化结合的实现进程中,一方面是包容性在起作用,即能够广泛地接纳和容受外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创造性在起作用,即能够在改变他者的同时改变自身,并通过这种改变而在两者的融会贯通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内容与新形式。如果中华文明没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由这种文化结合而来的中国化就是不可能的。进而言之,如果中华文明没有包容性和创新性这样的本质特征。中华文明之突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也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的本质特征,中国文化才能够容受外来文化的重大挑战和冲击,并将其转化为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而使中华文明始终保持其突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极大地惊叹于中华文明居然能够具有如此悠长而不曾中断的国运。

但是,我们对文化传统与文明特征的阐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展开为基点的,因而这种阐明本身必然是历史性的。在历史性的视域中,传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消极的东西——仿佛现代化就是整个地脱离传统并与之一刀两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不可能构空中国文化的实体性内容而使之变成一个空洞的容器,也不可能与中国文化恒久的传统割断所有的血缘联系。作为独特国情之本质重要的部分和文化表现,传统不应当仅被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前提,毋宁说它确实是并且也应当被理解为一个积极的前提:只是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中国的独特的现代化任务,才包含着中国发展道路的真正意义和积极作为。同样,在历史性的视域中,传统也绝不是现成地停留在遥远古代的东西,绝不是某种可以为开历史倒车的浪漫主义提供辩护的东西。真正的传统不是纯粹的过去,而是依然活在当下并因而也启示着未来的过去。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化传统的精华不仅是在漫长的历史行程中拣选出来并积累起来的东西,而且是在当下的历史胜实践中得到积极重现并具有强大活力的东西。

因此,在真正的历史性视域中,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其文化传统的接续和光大提供了现实的前提并制定了基本方向。由此而形成的发展道路必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这种中国特色并不仅仅归结为既有的传统,毋宁说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为既有的文化传统拓展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意义领域,为这一传统的积极开启、复活与重建提供了它充满生机的现实基础。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便展现出它所承担的文化使命,这一使命不是回到遥远的过去,而是开启出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能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明《中国式现代化与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与对外学习的主引是并不矛盾。
B.农村包围城市这个革命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C.统一性和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与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密切相关。
D.传统并不是古代的东西。文化传统的精华既能重现在当下的听史性实践中,也要具有强大的活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既有历史环境的原因、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探索中大规模地对外学习的体现。
B.创造性在文化结合下发挥了作用,即能在改变他者的基础上改变自身,并通过这种改变创造出新内容和新形式。
C.传统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特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D.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文化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担当。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中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非常受欢迎,而欧洲的骑士精神、宗教和艺术等文化则逐渐传入中国。
B.竞技太极拳在继承中国太极拳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竞技思想,使竞技太极拳在技击、观赏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C.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鉴了西方音乐文化,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D.潘玉良在《自画像》中将中国传统线描技法与西方油画表现相结合,使画面生动优美,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