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山西南高而下倾于海,故天目于浙江之山最高,然仅与新安之平地等。自浙望之,新安盖出万山之上云。故新安,山郡也。州邑乡聚皆依山为坞而山惟黄山为大大鄣山次之。秦初置鄣郡以此。

唐广明之乱,都使程沄集众为保,营于其外,子孙遂居之。新安之程,蔓衍诸邑,皆祖梁忠壮公。而都使实始居汊口。其显者,为宋端明殿学士珌。而若庸师事饶仲元,其后吴幼清、程钜夫皆出其门,学者称之为徽庵先生。其他名德,代有其人。

程君元成汝玉,都使之后也。故为《汊口志》,志其方物地俗与丘陵坟墓。汝玉之所存,可谓厚矣。盖君子之不忘乎乡,而后能及于天下也。噫!今名都大邑,尚犹恨纪载之轶,汊口一乡,汝玉之能为其山水增重也如此,则文献之于世,其可少乎哉?

(归有光《汊口志序》节选,选自《古文辞类纂》)

材料二: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三: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卷上。
州邑A乡B聚C皆D依E山F为G坞H而I山惟黄山J为K大L大M鄣N山O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鄣郡,与《过秦论》中“以为桂林、象郡”的“桂林”“象郡”一样,均指秦设置的郡县。
B.学者,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
C.阳,向日为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文中“太行之阳”指的就是太行山的南面。
D.黜陟,罢免官职。文中“理乱不知,黜陟不闻”指李愿不关心社会和官场,安于隐居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安地势高峻,山势蜿蜒延伸,环绕多个邑镇。唐代时,程沄为避战乱率子孙在新安定居,宋朝时程珌地位显赫。
B.程汝玉是程沄的后人,归有光编写了《汊口志》,记录地方特产及人世风俗,并作序勉励晚生后学不忘家乡。
C.苏轼认为记录见闻的详略、有无探访实地的勇气和撰文记录的能力,是石钟山得名原因流传受到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D.李愿居住之地盘谷,因盘绕在两山之间而得名,此处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适合隐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5.三则材料的写作内容都涉及自然山水,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