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营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氛围,催生出诸多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网络民俗就是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网络技术手段和语境为载体,由广大网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新兴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它涉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等方面。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民俗文化创造出新的现代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借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技术手段、传播媒介、文化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在线在场现实虚拟相结合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一种活的民俗文化实践、体验和消费路径,使民俗文化真正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用网络民俗取代传统民俗文化事象,也不是把传统民俗文化原样地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运行,而是在充分认识民俗文化资源意识与核心价值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和网络思维,为传统民俗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实现民俗文化产品、业务、模式等全方位的活性状态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十提升民俗文化资源潜力。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资源来源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但不等同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它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的重合,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价值的提升和延伸,有的被构建为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的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主体架构,有的则被活用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比如湖北秭归的端午节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十,让游客在网络平台预定生成订单后,便可通过手机短信获取包括祭祀屈原、龙舟赛等在内的当地端午节文化习俗和文化产品资讯,帮助游客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也使得端午民俗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互联网十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动力。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参与性强等优势,人们可以通过信息设备终端随时随地展示自我熟知的民俗文化,便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状况,个性化地参与网络民俗体验等,从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无限放大民俗文化传承主体数量。另一方面,互联网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通过互联网十的众筹融资模式,实现人人都是文化生产者和投资者,人人都可能成为民俗文化运作的主体;通过一机在手人人在线以及电脑十人脑的融合,促成互联网思维和民俗文化实践有机结合,引爆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无限创意和创造力,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使命感。

互联网+丰富民俗文化现代表现力。网络信息时代之前,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播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和时间局限。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交流的非在场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为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拓宽了空间。其一,改变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媒介综合运用音、像、图、文等手段,让人们在视觉、触觉乃至嗅觉等全新视野下便捷、经济、多样地感知和体验民俗文化,便于人们通过网络技术的搜索引擎,发现不同民俗文化。通过网络信息的复制、发布,传递传播民俗文化,通过虚拟的民俗文化场景,体验各地民俗文化。其二,                网络媒介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民俗文化的流变,民俗文化的界域性完全被打破,它不再为某一区域或局内人所独享。互联网十更是加速了民俗文化在线化、数字化进程,使民俗文化真正成为任何人可以在场在线体验的文化事象,实现民俗文化在互联网络的跨界融合性、链接性、开放性中活态传承发展。其三,                             互联网+视野下,人们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新媒体的客户端,促进民俗文化的现代形式转换和跨时空传播,不仅打破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让人们获得超越传统民俗体验面和即时性的体验效果,而且,基于开放、链接、分享的价值理念,建立了一个更为包容、连贯、共享的文化生态系统,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入乡随俗的价值内涵。

(摘编自杨秀芝《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既可催生出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也可赋予传统民俗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B.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重合,其价值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和延伸。
C.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人人都可成为具备强烈参与意识和使命感的民俗文化运作主体。
D.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互联网跨界融合和跨区域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消除了地域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对传统民俗的取代和照搬,而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没有“互联网+”,端午节旅游就不会成为秭归文化建设的主体架构,不会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C.丰富的网络传播手段,改变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的单一化,使人们能更全面地体验民俗文化。
D.民俗文化的在线化、数字化,使人们获得真实的切身体验,实现了在互联网络中的活态传承发展。
3.下列选项不支持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2年云上“行彩桥,迎福瑞”活动正式上线,揭阳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网上闹元宵,市民不仅可以“云”行彩桥、摸狮祈福,还可以下载精美海报分享祝福等互动场景。
B.“掌阅”平台重磅推荐网络作家“我本疯狂”的新作《铁骨铮铮》,作品讲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着不同风俗习惯的铁路建设者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共建银西高铁的感人故事。
C.“地道山西味”山西文化云推介会以“云游”的方式连线洪洞大槐树、皇城相府等标志性打卡地,结合丰富的曲艺、面艺的展示和表演,让网友们足不出户尽享山西民俗文化。
D.聊城棉文化手工博物馆爱国主义服务站揭牌,博物馆借助抖音在直播间现场展示结婚喜被的手工缝制过程,采用连线问答的方式向广大网友科普传统婚庆文化。
4.请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分论点二、三,每空不超过15字。
5.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和担当,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