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我们粗略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作梳理,就会发现,尽管不同的诗歌类型具有不同的载事能力和叙事方式,但都与有着不解之缘。感事、纪事、述事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之所以未将诗歌流于记叙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诗体叙事的审美化。以事表情,化事为境,通过叙事丰富诗歌的情感表现和诗境空间是诗体叙事的美学导向。

诗歌不仅有在场的,还有不在场的,两者共同影响着诗歌的美学意蕴;诗歌不仅有记事言情的功能区分,更多的还是以事表情、挟情叙事的审美交融。为了更通透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审美特质,我们需要把诗歌叙事放在一个在场与不在场共同营构的审美语境中,分析相互交织,分工合作的诗学内涵。根据诗歌文本中的在场与否以及抒叙倾向,我们将诗歌分为感事诗、纪事诗、述事诗等。

感事诗经常又被称为抒情诗,原因在于事在诗外,诗中或有情有事、或情大于事,甚至有时看不到事,诗中所抒之情、所叙之事皆是受到诗外之事的强烈刺激,要么直抒胸臆,要么寓情于景,要么事因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隐喻假借、寓言故事、景象碎片等都是经常出现在此类诗歌文本中的叙事方式。曹植的《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诗中看似散漫无章的景象碎片、人生感慨、寓言故事之所以能意脉贯通又情深境邃,不得不归于诗人身世经历的无形介入。曹丕继位掌权后,立即将曹植的至交杀害,曹植却因争立失败而无力相救。高树悲风、海水扬波承载的是满腔的悲愤怨恨,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隐含着诗人痛苦的人生经历,拔剑救雀的故事分明就是诗人幻想出的利剑在手、救友于危难的感人画面。中国古典感事诗很少呈现出完整、清晰的故事脉络,其语言次第也经常会散漫无章,其人物形象也会时常被人为地物化变形,但这并不能影响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意味。重要的一点就是诗外之事与诗内之情、之事的参互成文,让诗歌因事起情,事为情用,虚实贯通,深沉含蓄。

纪事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的意味,但并不等同于。历史叙事力求直接、客观、简要,事外之情的介入势必会影响到历史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而纪事诗事在诗内,情在诗外,诗中事大于情,叙述者看似不露声色地零度纪事,实则是化情为事、以事表情。情节完整、事象鲜明、铺陈直录、不露声色是纪事诗常见的叙述方式。元稹的《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这首题为遣怀的悼亡诗,却没有一字直抒感怀之情。信中所描述的只不过是读信的事象,然而读来感人至深。诗人与亡妻生前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意营构成浓郁的情感语境,使得诗中所叙之事都饱蘸着诗人的思念之情。宋代文论家魏泰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直抒胸臆往往容易使诗歌余味不足,寄情于事,以事表情,以鲜活的事象触人耳目,以潜隐的情感击人内心,往往会令诗歌韵味更加绵长。

述事诗所叙之事可实可虚,所表之情可切身切己,也可切人切物,有着相对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载事载情,有叙有抒,诗外亦有情有事,诗境开阔。与西方以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来叙事的长篇史诗不同,中国古典述事诗大多是切取自身经历的一个事件片段,以镜像式的叙事方式将一时、一事、一情、一景合成一片,再以蒙太奇式的组接方式连缀成篇的中短诗篇。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对此时此地、此事此人、此情此景的在场性呈现,以及从在场通达不在场的蕴藉性生成。清代文学家翁方纲就提到:所谓置身题上者,必先身入题中也;射者必入彀而后能心手相忘也。诗必能切己、切时、切事、一一具有实地,而后渐能几于化也。翁氏所谓实地在场,没有在场的切己、切时、切事的切身体验,诗中之事很难生情化境。

除了上述自传切片式的述事诗之外,还有一种故事型述事诗,诗歌多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对人物及事件做尽可能完整、详尽的叙述,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突出。诗中故事是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审美空间。叙述者尽可能地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引人入胜,读者往往因鲜活的故事而意往神驰,作者、故事、读者因此神交在一个虚构的审美空间中,并可能不断向现实空间延伸,达致物我两忘、融会贯通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事诗、纪事诗,还是述事诗,我们很难以诗中情与事的比重多寡来分析其属于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无论在场的是怎样的事,情感总是诗歌叙事的审美导向,无论在场的是怎样的情,其背后总会有让人动情的事,情不虚情、以事表情、挟情叙事、情事交融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张晶 李晓彩《以事表情 化事为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化叙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看,几乎所有的诗歌类型都含有或隐或显的叙事成分。
B.以事表情、化事为境的审美化叙事,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记叙文的重要因素。
C.感事诗抒情含蓄,蕴藉深沉;隐喻假借、寓言故事、景象碎片都是感事诗常用叙事方式。
D.纪事诗与述事诗的内容都以叙事为主,前者所叙之事为实,后者所叙之事则可实可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感事诗,了解诗人所处时代,所经历的事,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明晓诗歌的妙处。
B.不露声色的“零度纪事”才能使诗歌韵味绵长,而直抒胸臆的诗歌则余味不足。
C.纪事诗不同于历史,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叙事的繁简不同,情感的介入与否不同。
D.中国古典述事诗重视在场性切身体验,这决定了其采用的叙事方式迥异于西方史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作与诗歌类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氓》——纪事诗B.《离骚》——感事诗
C.《春江花月夜》——述事诗D.《孔雀东南飞》——纪事诗
4.文章是怎样做到把不同的诗歌叙事类型介绍得深入浅出的?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5.王夫之曾批评杜甫的《石壕吏》诗味寡淡,“于史有余,于诗不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