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铁鱼的鳃

许地山

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热闹马路上排满了两行人,都在肃立着,望着那预备保卫国土的壮丁队游行,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西服缝补得走了样了。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

“雷先生,这么忙!”

“唔,黄先生,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

“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

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如有兴致,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还要请教。”

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以致他一辈子坎坷不得意。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想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什么武器图样了。他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

“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

“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

黄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

“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雷到架边把一个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取出一条“铁鱼”来,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

他一面说,一面演示,黄有点不耐烦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的军备。

“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

“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

“你为什么要辞工呢?”

“我研究潜艇,他们怀疑我是奸细,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

“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不能得到相当的地位。”

“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彻,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有什么法子呢?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

黄已踏出厅门,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

不到三天,河堤的马路上已经发现侵略者的战车了,市民像在梦中被惊醒,个个都来不及收拾东西,见了船就下去。

船沉下去了,许多人往岸上逃生,雷身边只剩十几元,只好随着一班难民在街边打地铺,身边是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孩子,他们互相照顾。

一天,在大街遇见黄,各人都诉了一番痛苦。

黄把他拉到一个小茶馆去,老头子就告诉他那潜艇模型已丧失了。他身边只剩下一大卷蓝图,和那一座铁鳃的模型。

出了茶馆,到西市来,小饭摊主人就嚷着:“雷先生,信到了。”

雷几乎喜欢得跳起来,儿媳妇给他汇了一笔到马尼刺的船费及其它费用,黄也赞成他去。他不愿,说他的发明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将来总有一天要大量地应用。

黄知道他有点戆气;也不再去劝他,就告辞走了。

他对妇人说,他明天就要下船,给她五十元,说钱是给她做本钱,经营一点小买卖。她感激到流泪,眼望着他带着那卷剩下的蓝图与那一小箱的模型走了。

船离港之后,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

一九四〇年 (有划改)

【注】①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②马尼剌,即马尼拉(Manila),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③赤坎,地名,今属广东湛江。

文本二:

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唐明华

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郭永怀目光澄激,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 ”

1960年初春,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彻夜不归,心想:搞理论研究,至于这样吗?

郭永怀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

不久,他“失踪了”。

郭永怀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

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

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

1964年10月16日清晨,新疆,罗布泊腹地。

“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他开心地笑了。

1968年12月4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赶回北京,同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

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拥抱在一起,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料,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

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稍。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雷先生回答黄先生时说“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表达了他对壮丁队游行的讽刺和对现实处境的怨愤。
B.雷先生把世情看得“太透彻”了,所以找工作到处碰壁,就连黄先生也认为他的发明是“没有实现机会了”的,但对他还是抱有希望。
C.“搞理论研究的,至于这样吗?”面对妻子的疑惑与担心,郭永怀先是“闷”了一会儿,才“憋”出一句“别问了”,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波澜。
D.为了尽快地取得爆炸模型,郭永怀不计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亲自搅拌炸药,不怕坐飞机,表现出一位科学家面对危险时的无惧与坦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标题,设了悬念,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围绕着“铁鱼的鳃”将雷先生不幸的人生遭遇巧妙地串连在了一起。
B.文本一的最后,黄先生因雷先生落水而难过,他认为“铁鱼的鳃”发明太早,要潜在水底,这看似无理,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
C.文本二中“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一句,用比喻来描绘导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结尾这样处理意味深长。
D.雷先生和郭永怀,生活时代并不同,但作为科学家,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是一致的,可见两个文本的主旨也是一致的。
3.作家老舍说过,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幕布。请结合文本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同样是写科学家的故事,因文体不同,在叙事艺术上也有不同。请结合作品进行比较并作简要分析。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