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巫婆找借口说河神要qǔ xí fu,然后带着徒弟硬bī老百姓出钱。
老麻雀为了yǎn hù小麻雀,用自己的身qū挡在了páng 大的猎狗面前。
蟋蟀花费了一些时间在xuǎn zé住址上,他的住宅会有专门的大tīng和wò室。
(冈)山(_____) (_____)才 (_____)笔
(俞)(_____)快 (_____)赢 (_____)树
①手舞足(_____) ②(_____)无声息 ③容光(_____)发
④腾云(_____)雾 ⑤铁面无(______) ⑥无(_____)无故
(1)“包青天”可以用第____个词语来形容;读到第④个词语,你又会想到_____(填人物):看到第②个词语,我想到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填八字成语)啊!每次都是他_______(填三字词)先去实地考察,然后再带领我们参加活动。
1.一首诗就是一支充满激情的赞歌。_____代诗人_____在《夏日绝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展现了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2.遇到疑难喜欢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正如《尚书》中所言“_______,______”。
3.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结霜的日子就要来临了,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
1.哥哥喜欢唱歌、跳舞、阅读和打篮球。(学着用排比的句式改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雪”:尝试用上“忽然”“过了一会儿”这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
3.结合提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人物“害怕”的心情。
刚走出家门口,街上的灯突然灭了,周围一下子黑了下来,______。我看看四周,____________……
班上举行历史故事会,你最熟悉哪个历史故事?请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故事名称: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
故事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结果:_________________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7.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中的“那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词语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还起到_______的作用。
8.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______ ______ 顺风耳:______ _______
9.片段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
10.科技使许多过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你了解到生活中有哪些科技带来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绝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的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淘汰”的意思是_________,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交口称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大家交口称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用“ ”画出来。
1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赶一只鹅
①小时候,母亲养了一群鹅,她允诺我:只要把鹅放好,就会在生日那天煮一个鹅蛋作为奖励。为了得到奖励,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鹅放好。
②记得头一次放鹅,我兴冲冲地将鹅群赶到河里,然后拿着小人书,坐在河边柳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开始我还留意着鹅群的动向,可是看着看着就看入了迷,等我看完小人书才发现鹅群不见了。我赶紧顺着河边找,终于在河转弯处的河滩上找到了那群鹅。这时鹅都吃饱了,也洗完了澡,正干干净净地或伏在河滩上打瞌睡或随意走动,那姿态说不出的悠闲。看到鹅都安然无恙,我才放了心。
③太阳落山了,我急着把鹅赶回家,可是不管我怎么吆喝、吓唬,那些鹅就是不听我的话,四处乱跑,我赶了这只顾不了那只,不一会儿就把我累得满头大汗。看着那群淘气不听话的鹅,我跺脚直骂:“你们这些不听话的死鹅,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们了……”可不管我怎么咒骂,鹅还是乱跑乱窜,气得我干着急,束手无策。
④母亲见天色已晚我还没把鹅赶回家,便找了来,看我骂鹅,忍不住笑了。她轻点我的脑袋说:“你就知道看小人书,也不动动脑筋,真是个书呆子。你只要赶那只头鹅,其他鹅自然就会跟着回家了。不然你越赶它们越慌,越慌跑得越乱,你赶一宿也赶不回去啊。你看我是怎么赶鹅的……”母亲说着,拿过我手中的赶鹅棍,边嘴里吆喝边对着头鹅慢慢地哄赶,不管别的鹅怎么捣乱,她只看着那只头鹅。可能是头鹅跑累了,又可能是母亲态度温和,头鹅竟然乖乖地顺着母亲的指示上了大路,一摇一摆地向家里走去。其他鹅见头鹅上了路,也赶紧从四处跑过来,摇摇摆摆地跟了上去,于是母亲不吹灰之力就将鹅群赶回了家。
⑤回到家我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容易将鹅赶回来,母亲笑着说:“很多动物都有模仿性,你只要让领头的听从你的命令,其余的就会跟着走,鹅、鸭、鸡、羊等都是这样的。你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道理,并不是在书本中可以学到的。”
16.“我”最着急的时候可能是( )时。
A.“我”发现鹅不见 | B.“我”看到鹅在河滩上随意走动 |
C.鹅不听“我”的话,四处乱跑 | D.母亲在赶头鹅,其他鹅在捣乱 |
17.“我”和母亲分别是怎样赶鹅的?鹅群分别是怎样的反应?
人物 | 赶鹅方式 | 鹅群反应 |
“我” | 吆喝、吓唬,赶了这只顾不了那只 | _____ |
母亲 | _____ | 乖乖顺着指示上了大路,其他鹅也赶紧跟了上去 |
18.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
(1)记得头一次放鹅,我兴冲冲地将鹅群赶到河里,然后拿着小人书,坐在河边柳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的。)
(2)看着那群淘气不听话的鹅,我踩脚直骂:“你们这些不听话的死鹅,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们了……”(“我”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的。)
19.文章结尾告诉我们的道理引人深思。你在生活中学到过什么道理?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看到本文右侧的批注了吗?按下面的要求给它们分类(填序号)
有疑问的地方________ 写得好的地方________ 有启发的地方_________
冰心奶奶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的时光,总是笑中有泪,笑中有梦。拿起你手中的笔,把童年时光中最值得珍藏的一件事、一个梦或一份憧憬记录下来。题目自拟,写出事情的具体经过,写出真情实感,还要做到语句通顺,书写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