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 D.细胞骨架:蛋白质 |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
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
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
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 |
6.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 ,在____ 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 。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 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 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 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 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 ,则支持上述推测。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
7.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______ 和______ 。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__________ 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_____ 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M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②子代中只发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3)杂交后,出现·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______ (填
“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 发生。
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____________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M的基因型是
a. DDgg b. Ddgg
②子代中只发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3)杂交后,出现·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
“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8.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_______ 上合成,然后在_____ 和_______ 中加工。
(2)试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______ ,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刺激____ 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_____ 。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_____ 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__________ 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
(2)试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