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
据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商人 | 知识分子 | 地主 |
4 | 65 | 25 | 1 | 1 | 2 | 2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A.雅典民主政治 | B.僭主政治 |
C.罗马共和政体 | D.寡头政治 |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同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图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