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隶书 | B.金文 | C.小篆 | D.草书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 B.加剧了土地兼并 |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 D.刺激了人口南迁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 B.重商主义盛行 |
C.传统义利观废弛 | D.抑商观念削弱 |
时间国家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印尼 | 8 | 51 | 251 |
泰国 | 1 | 4 | 85 |
马来西亚 | 1 | 7 | 216 |
合计 | 10 | 62 | 552 |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
A.万隆会议召开 | B.越南战争爆发 |
C.苏共“二十大”召开 | D.朝鲜战争停战 |
A.进出口贸易增长 |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
C.工业化开始启动 |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材料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 | 事件 |
1918年 |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
1941年 |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
1946~1948年 | 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
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