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
B.社会主义制度己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A.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共八大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心,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