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 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安庆内军械所 | B.开平煤矿 | C.湖北织布局 | D.大生纱厂 |
A.创办《青年杂志》 | B.主张使用白话文 | C.发表《狂人日记》 | D.宣传马克思主 |
A.平型关大捷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A.建国初土地改革 | B.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农业合作化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
A.“求同存异”方针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一国两制”构想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人文主义 | B.理性主义 | C.自由主义 | D.英雄主义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 B.工人地位的提高 |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D.工业革命的需求 |
A.争取国家独立 | B.制定联邦宪法 | C.解放黑人奴隶 | D.国家干预经济 |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国富论》 | D.《共产党宣言》 |
A.两极格局的发展变迁 |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
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 D.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A.屈原 | B.贾谊 | C.李白 | D.胡宏 |
A.南海郡 | B.长沙郡 | C.豫章郡 | D.衡阳郡 |
A.何叔衡 | B.毛泽东 | C.蔡和森 | D.胡耀邦 |
A.湘剧 | B.京剧 | C.辰河戏 | D.花鼓戏 |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 人口数量(亿) | 耕地面积(万顷)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1753年 | 1.84 | 735.22 | 4.00 |
1768年 | 2.08 | 741.45 | 3.56 |
1784年 | 2.86 | 760.57 | 2.66 |
1812年 | 3.34 | 788.93 | 2.36 |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 | 主要方向 | 规模及代表人物 |
清末光绪年间 | 留日 | 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
民国初五四前后 | 留美 | 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庚款留学”),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 |
留法 |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 |
留苏 | 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公费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涉及欧美等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已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表达方式,简述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的时间。这批幼童留学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赴日留学形成高潮的背景。请任选一个高潮时期,概括留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前后新中国留学情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你还可以展开哪些历史学习主题的研究?
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
请回答:
(1)公元前3500年开始,亚洲大陆诞生了古代文明。请列举一例文明成果。
(2)欧洲文明发源于哪里?把地中海变为“内湖”是在哪个帝国时期?此时沟通欧洲与中国的陆上通道是什么?
(3)8世纪。以伊斯兰教为旗帜进行征战并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是哪一帝国?请列举该帝国为亚欧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4)15世纪,传统亚欧商路因哪一帝国的蜗起而不再畅通?哪一位欧洲航海家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此事为何会与美洲的发现一起被誉为是“人类历史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个事件?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苏联成立 1929年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5年 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7年 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常见观点
历史观点 | 主要内容 |
战略利益论 | 美苏争锋属于典型的“零和博弈”。作为“天然对手”,两国都要子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美苏之间不可能保持友善关系,对抗不可避免。 |
格局论 | 虽然美苏主导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但是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已经因为相互威胁的“安全困境”而失去控制,美苏不得不为各自阵营的战略安全而对抗。 |
社会制度论 | 美国和苏联代表的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与对方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而对抗斗争才是主旋律。 |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等
材料三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918年一战结束,只是欧洲短暂且不平静的20年休战的开始。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要求:①完成
(2)二战结束,以欧洲为中心的冷战又开始了,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有何表现?材料二归纳了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常见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①可以就其中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②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3)请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历史,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
(4)综合以上分析,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