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甲骨文 | |||
现代汉字 | 马 | 犬 | 牛 |
A.土地制度 | B.农耕生活 | C.分封制度 | D.天文历法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7/12/533656fd-154a-4130-a9a4-4616c66640ec.png?resizew=674)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
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
A.汉武帝 | B.张骞 | C.班超 | D.甘英 |
A.强调不误农时 | B.主张种植水稻 | C.关注农具革新 | D.重视因地制宜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 B.运输工具的改进 |
C.劳动人民的智慧 | D.计算能力的提高 |
A.![]() | B.![]() |
C.![]() | D.![]()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7/12/7f3583e5-f116-404d-978e-8715e5962c0b.png?resizew=568)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
A.关汉卿 | B.李时珍 | C.宋应星 | D.曹雪芹 |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
A.民族团结 | B.政治变革 | C.实业救国 | D.爱国主义 |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
A.提倡民主思想 | B.抨击旧道德 | C.主张男女平等 | D.倡导白话文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4/22/3a195baa-a87e-44dc-8722-c941c9510ce7.png?resizew=366)
A.一·二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平型关大捷 | D.台儿庄战役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473/473c198104f744cc38bc790db0231069.png)
A.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 B.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D.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 B.国民经济的恢复 |
C.“一五计划”的实施 | D.政治制度的创新 |
A.王进喜 | B.雷锋 | C.邓稼先 | D.袁隆平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 B.“一国两制”的实践 |
C.军队建设的成就 | D.两岸“三通的实现 |
文明古国 | 国家机器与制度 | 大型工程 | 文化 |
古埃及 | 军队、刑法、法老 | 金字塔 | 太阳历 |
古印度 | 种姓制度 |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
A.多样性 | B.一致性 | C.互信性 | D.互鉴性 |
A.编纂背景 | B.适用范围 | C.具体内容 | D.历史地位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C.新航路的开辟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https://img./dksih/QBM/2022/6/27/3010367477153792/3010609761820672/STEM/5812edc137c04713829b9dfeb0960e8d.png?resizew=390)
A.法国大革命开始 | B.《人权宣言》颁布 |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 D.拿破仑帝国建立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d02/d026ae03fa3ebeb6c14d796940ce57cc.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193/193c5543e56587babc0b2f4c9048f340.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f54/f542e0ee10a71eb16a32913ccf7409c4.png)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12/5/33a33d34-f584-445a-8f7b-92b6ad68a895.png?resizew=349)
A.美国独立战争 | B.美国南北战争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624/624c46179d112636a3f4501677052247.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c19/c19cf3466ed700343ae060d336a9492b.png)
明治维新时成立的管弦乐队 明治维新时建立的小学
A.废藩置县 | B.新式军队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
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
资料类型 | 名称 |
漫画 | 《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
条约 |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
论文 |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 D.美苏冷战对峙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7/12/e22a3c2b-036c-421d-be60-ba3c6dc4fa8b.png?resizew=345)
A.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南向北发展 | B.“求同存异”方针推动1960年“非洲年”出现 |
C.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有非洲国家才实现独立 | D.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有: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然而,过高的赎金和赎金贷款利息,使得这次改革成为一场新的对农民的掠夺过程。但改革确实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于1873年)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日渐恶化。农民士兵等不得不转做纤夫糊口。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画家伊利亚.列宾创作该作品的素材来源 |
(2)小历同学认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普通民众的悲惨命运,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元朝 |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
1624年 |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
1662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4年 |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1895年 |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1943年 |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
1945年 |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材料一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6/21/27a10b6c-0ff1-404f-b4b5-41b804b1684f.png?resizew=389)
图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 一九九二年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6/21/21cef318-e255-4170-b583-96f90a8de0ab.png?resizew=316)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6/21/575ed703-cfa9-482d-808b-4ae8a1ffe8eb.png?resizew=200)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6/21/4651714e-824d-444b-b3fe-c436a47296ee.png?resizew=280)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3/6/21/7f019465-2aae-494c-9fa1-410b31e6b4fe.png?resizew=225)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2)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高潮 |
1901年 | 《辛丑条约》签订 |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1921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29年 | 古田会议 |
1935年 | 遵义会议 |
1937年 |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
1940年 | 百团大战 |
1949年 |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1956年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
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