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观察《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文明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共同特点。它们均位于( )
(2)建立城邦,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文明位于图中的( )
(3)既能证明当时的雕刻技艺,又能反映社会等级与法律观念的是( )
(4)以下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表述中,含有价值判断的是( )
(5)如果进一步了解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除了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外,还有哪些方式(途径)?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观察《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文明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共同特点。它们均位于( )
A.高山峻岭 | B.热带丛林 | C.大河流域 | D.茫茫草原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A. | B. |
C. | D. |
A.金字塔建筑群分布于尼罗河的西岸 | B.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象征 |
C.金字塔是法老生前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 D.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边各约230米 |
①
2.历史漫画,笔简而意深。
观察1941年3月《美国队长》漫画创刊号的封面,回答问题。
(1)画面中美国队长正在痛打( )
(2)从美国队长的衣着和装备纹饰看,作者意在赋予这一形象以( )
(3)这期漫画出版时,美国( )
(4)出版社此时推出“美国队长”形象,其隐含的政治意图当是( )
(5)作为漫画,“美国队长”的事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但仍可用于研究: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1941年3月《美国队长》漫画创刊号的封面,回答问题。
(1)画面中美国队长正在痛打( )
A.拿破仑 | B.希特勒 | C.罗斯福 | D.丘吉尔 |
A.国家象征 | B.平等观念 | C.科学精神 | D.宗教信仰 |
A.内战仍在进行 | B.尚未对日宣战 | C.已获二战胜利 | D.深陷越战泥潭 |
A.表达独立决心 | B.支持废奴运动 | C.缓解经济危机 | D.反对独裁统治 |
①
3.数据的呈现,解读与推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1318.4万吨,1959年产量为16969.2万吨,1969年产量为21097.3万吨,1979年产量为33211.5万吨。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示意图,应当选择图一还是图二?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上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用“正确”表示,“错误”用“错误”表示)
①东汉时期,中国东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基本处于“暖期”。( )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属于“冷期”,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 )
③明末清初平均气温尤低,东北女真族因此大举南下,入主中原。( )
(3)“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时期与图中‘冷期’相对应”,你同意此观点吗?简述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1318.4万吨,1959年产量为16969.2万吨,1969年产量为21097.3万吨,1979年产量为33211.5万吨。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示意图,应当选择图一还是图二?简要说明理由。
下图为东汉至清朝中国东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
(2)根据上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用“正确”表示,“错误”用“错误”表示)
①东汉时期,中国东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基本处于“暖期”。( )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属于“冷期”,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 )
③明末清初平均气温尤低,东北女真族因此大举南下,入主中原。( )
(3)“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时期与图中‘冷期’相对应”,你同意此观点吗?简述理由。
4.标记锚点,勾连史事,历史的主题浮出水面。
(1)参照示例,在括号中填入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标号。
事件A: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推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
事件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事件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事件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事件E: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2)按时间顺序排列上述五个事件: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3)确定一个主题,揭示上述五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简述理由。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标示的五个地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均发生过重大事件。
(1)参照示例,在括号中填入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标号。
事件A: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推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事件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事件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事件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事件E: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2)按时间顺序排列上述五个事件:
(3)确定一个主题,揭示上述五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简述理由。
主题:
理由:
5.三朝更替,时代兴衰。“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主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上,有三个朝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除秦和隋外,还有( )
(2)下列时间轴上的点①表示隋统一的大致时间,请仿照这一形式,用点②标示出秦统一的大致时间。
完成表格填空
(3)秦、隋两朝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除此之外,还有何相同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说:“天下大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同意吗?简要说明理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上,有三个朝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除秦和隋外,还有( )
A.唐 | B.元 | C.明 | D.清 |
完成表格填空
政治 | 新创“皇帝”尊号,实行三公九卿制和______制 | 分割丞相权力,加强制衡,创建_________制度 |
经济 | 开凿灵渠 | 开凿___________ |
对外 | 为抵御匈奴,修筑__________ | 派人前往流求与西域等地 |
(3)秦、隋两朝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除此之外,还有何相同之处?
①
②
(4)古人说:“天下大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同意吗?简要说明理由。
6.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需要信念,更需要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为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主张( )
(2)“主权者”当指( )
(3)《独立宣言》的这一主张进一步实践并发展了启蒙思想家的( )
(4)基于材料四,如何看待1791年法国宪法中的相关条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方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为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主张( )
A.君主自律 | B.三权分立 | C.道德感化 | D.宗教改革 |
材料二:政府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只要主权者高兴,他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2)“主权者”当指( )
A.君主 | B.贵族 | C.教皇 | D.人民 |
材料三: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美》《独立宣言》
(3)《独立宣言》的这一主张进一步实践并发展了启蒙思想家的( )
A.自然教育理论 | B.开明专制思想 | C.财产私有观念 | D.天赋人权理念 |
材料四: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法国殖民地和属地虽然是法兰西领土的一部分,但并不包含在本宪法之内。
——《1791年法国宪法》
(4)基于材料四,如何看待1791年法国宪法中的相关条款?
7.时空之间,因采之辩,微宏之观,历史可以这样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于( )
(2)上图中表示鸦片战争英军侵略路线的是( )
A.以实线标示的路线 B.以虚线标示的路线
(3)上图标示了五处通商口岸,规定其“开放”的不平等条约是( )
(4)下表为《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逻辑自洽;④1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00年 | B.1840年 | C.1894年 | D.1900年 |
A.以实线标示的路线 B.以虚线标示的路线
(3)上图标示了五处通商口岸,规定其“开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项目 | 中方 | 英方 |
舰船 | 总数约1000艘 | 约108艘 |
舰船用材 | 易加工、易开裂的松木 | 耐腐蚀、耐磨损的橡木 |
舰船航速 |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2.9公里 |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8.5公里 |
主导型火炮 | 每6分钟可射击1次 | 每6分钟可射击9次 |
主要轻式器 | 射程约100米每分钟可射击1~2发 | 射程约200~300米每分钟可射击2~4发 |
兵力总数 | 约10万人 | 约2万人 |
——资料来源:据张建雄、刘鸿亮等学者研究资料整理
有人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是败于英国的“坚船利炮”,针对这一观点,结合上表及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逻辑自洽;④150字左右)
8.回望历史之人,“神入”历史之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中年老年人闲下的乱子”当指( )
(2)下列图像反映了学生“干涉纠正”的场景,其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3)从材料二、三看,作者对青年学生所持的态度是( )
(4)对这场运动的评价,除了上述材料涉及的视角外,还应重视运动中( )
以下材料均出自1920年5月4日胡适与蒋梦麟联名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材料一:《回想去年今日》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闲下的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拋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
(1)“中年老年人闲下的乱子”当指( )
A.戊戌政变维新破产 | B.袁氏当国复辟帝制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D.中原大战祸及百姓 |
A. | B. |
C. | D. |
材料二:(这种运动)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并不是学生自己要这样干。这都是社会与政府硬逼出来的。
材料三:从这里面发生出来的好效果,自然也不少……引起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兴趣……引起许多学生求知识的欲望。
(3)从材料二、三看,作者对青年学生所持的态度是( )
A.同情与赞赏 | B.批判与反对 | C.冷漠与讥讽 | D.无奈与放任 |
A.革命与保皇的较量 | B.农民与地主的斗争 |
C.海防与塞防的争论 | D.工人与商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