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https://img./dksih/QBM/2021/6/25/2750739631439872/2750761107193856/STEM/1a04be64-88b1-4423-9bc3-7c193dbaeb95.png?resizew=338)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
A.百家争鸣出现 | B.东汉走向衰亡 | C.民族政权并立 | D.藩镇割据形成 |
A.无为而治 | B.外重内轻 | C.君弱臣强 | D.重文轻武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237/237cf94e4874281516ca66665e07e76c.png)
A.广大民众生活安逸 | B.北方文人大量南迁 |
C.戏曲广泛流行南北 | D.戏曲表演形式多样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北京市民宣言》 | D.《变法通议》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123/12350da8d7a318728781617267abe668.png)
A.陈化成力战英军 | B.左宗棠收复新疆 |
C.义和团抗击联军 | D.聂士成天津殉国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
A.李大钊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 B.《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
C.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 D.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7/20/8112bc55-9980-4f96-b6e8-b8fe8b137965.png?resizew=663)
A.农民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 | B.大量民众不断涌入解放区 |
C.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 D.抗日根据地力量快速发展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
![](https://img./dksih/QBM/editorImg/2022/7/20/5f8c91a7-2743-4dd5-997a-9ba5bd2d9b62.png?resizew=321)
A.三角贸易的兴盛 | B.文艺复兴的传播 | C.各洲物种的交流 | D.世界人口的迁移 |
A.美国内战 | B.法国大革命 | C.日本明治维新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达尔文 | B.牛顿 | C.斯蒂芬森 | D.戴姆勒 |
A.经济的发展 | B.营养的改善 | C.医学的进步 | D.教育的普及 |
![](https://img./dksih/QBM/2021/6/25/2750739631439872/2750761107505152/STEM/f9c4ba3e-bbdb-497a-adaa-4e69e779105c.png?resizew=267)
A.个人社会角色都可能发生变化 | B.希望罗斯福通过新政拯救美国 |
C.美国需不断完善失业救济体系 | D.新政无法改变美国的根本问题 |
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
①________”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________”。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7fe/7feabe67e4725575e8c2559dd85a0d1a.png)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
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以上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bc8/bc89a15a1e7b0b6cf1545b309ad970c0.png)
①走出去②抗战精神③伟大理想④马克思主义⑤强起来⑥抗美援朝精神⑦伟大道路⑧雷锋精神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⑩中国梦
材料二:在湘江战役中,负责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在不足1000人,且成为一支深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的情况下,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率领全师战士奋勇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伤重被俘后,拒不投降,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请将材料一中的A、B处填写完整。(2)请从材料一表格下的①~⑥内容中选择正确的4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中C、D、E、F相应位置。(4分,只填序号,多填、错填不得分)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4)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体现的主要观点。
(5)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传承好、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