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西域都护 | B.伊犁将军 | C.北庭都护府 | D.安西都护府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 B.文明相互借鉴 | C.文明交流频繁 | D.铸银水平相当 |
A.经济重心南移 | B.海外贸易拓展 | C.疆域面积扩大 | D.商品经济繁荣 |
A.开办新式学堂 | B.创办军事工业 | C.建立新式海陆军 | D.创办民用工业 |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李大钊 | D.陈独秀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A.实行三大改造 |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
C.调整国民经济 |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A.《袁隆平传奇) |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
C.电影作品《袁隆平》 |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
A.人人平等 | B.法律至上 | C.城邦利益 | D.道德风尚 |
A.丝绸之路开通 | B.郑和下西洋 | C.英荷殖民争霸 | D.新航路开辟 |
A.蒸汽机的改进 |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
C.现代炸药的发明 |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
A.联邦制 | B.分权制衡 | C.君主立宪制 | D.民主共和制 |
A.凡尔赛体系 | B.华盛顿体系 | C.两极格局 | D.多极化趋势发展 |
A.世界贸易组织 | B.欧洲共同体 | C.上海合作组织 |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办学创举。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办学创举与宋代上人兴办书院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五四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启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又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材料二表1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阶段 | 时间 | 著作 | 实践成果 |
形成 | 井冈山时期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 |
成熟 | 延安时期 |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 |
发展 | 建国初期 |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等 |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表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部分)
时间 | 重大会议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 |
2002年 | 中共十六大 |
2012年 | 中共十八大 |
2017年 | 中共势力大 |
——摘编自部编版又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
清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分别写出材料二表1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材料一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
材料二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责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以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二战前济贫措施相比,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