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韩非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68b/68bc1b392ead6f50dcc843cdbb0c0fe3.png)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分 |
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
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 |
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 |
![](https://img./dksih/QBM/2020/7/28/2515696437739520/2518916676509697/STEM/1bcd3e5bdf6040b789750a39101c9fd0.png?resizew=265)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655/655fa2209335f7cd5959c093f8960b74.png)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李自成 | B.洪秀全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
A.张謇 | B.侯德榜 | C.荣宗敬 | D.卢作孚 |
![](https://img./dksih/QBM/2021/6/19/2746328621359104/2746408811233280/STEM/64ef0f7e259747e791c0c7b2e2ef09f0.png?resizew=161)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
A.联邦共和国制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一国两制” | D.独立国家联合体 |
A.阿芙乐尔号 | B.致远舰 | C.辽宁舰 | D.定远舰 |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ba4/ba48ed6b59dc3a1aa1891a95eb3fc7c7.png)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
A.人文主义 | B.理性主义 | C.神权思想 | D.写实主义 |
![](https://img./dksih/QBM/2020/7/15/2506407272349696/2506660123484161/STEM/7d4b5bf02b6f43d79d88ea3fe5c4105c.png?resizew=316)
A.《权利法案》 | B.1787年宪法 |
C.《人权宣言》 | D.《民法典》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
A.华盛顿 | B.林肯 | C.罗斯福 | D.尼克松 |
A.《神曲》 | B.《人间喜剧》 | C.《物种起源》 |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https://img./dksih/QBM/2020/7/3/2497707458084864/2499309656621056/STEM/c6f84ac1bbcb40ba9c3981d4977a543f.png?resizew=415)
A.萨拉热窝事件 | B.凡尔登战役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雅尔塔会议 |
A.政府干预经济制度 | B.“福利国家” | C.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 D.计划经济体制 |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
A.中原人乔迁人湘 | B.“湖广填四川” | C.“江西填湖广” | D.楚人和巴人人湘 |
A.刘巴 | B.罗含 | C.阴铿 | D.李东阳 |
A.常德会战 | B.湘西会战 | C.长衡会战 | D.衡宝战役 |
A.刘筠 | B.黄伯云 | C.陈国达 | D.范旭东 |
(1)读下面《北宋形势图》,写出国中字母的代表的内容。
![](https://img./dksih/QBM/2021/6/19/2746328621359104/2746408811503616/STEM/8c1c433a-782f-4fba-959d-8863192576de.png?resizew=439)
A.北宋都城:________
B.少数民族政权名称:________
(2)读下边《1903年的飞机试飞》图,飞机的发明者是________
![](https://img./dksih/QBM/2021/6/19/2746328621359104/2746408811503616/STEM/73916cc2-6cdb-48db-8cdc-a43777081e95.png?resizew=460)
(3)飞机的发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中国古代农作物】
材料一 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
![](https://img./dksih/QBM/2021/6/19/2746328621359104/2746408811520000/STEM/3a769c66-cb7c-48af-8035-62604e2cbf4c.png?resizew=165)
(1)我国有悠久的稻作农业传统。请写出位于湖南省道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名称。上图河姆渡遗址的骨耜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请问河姆渡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材料二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自明朝开始的海外农作物的引进,到清朝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9世纪后,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开始,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自乾隆初年开始,甘薯在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甘薯成为清朝中后期农民的重要口粮之一。……顺治七年(1650年),马铃薯最先传入台湾。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当时贫困农民往往把它当作主食。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从材料二、三可知,宋、明、清三朝分别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哪些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以国外引进和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共同代优势?
【中世纪西欧庄园】
材料四 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但它依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四的文、图(见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世纪西欧庄园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农奴生活的状况。
![](https://img./dksih/QBM/2021/6/19/2746328621359104/2746408811520000/STEM/3fc4bd11-9f53-4561-886c-0d163cc0c90c.png?resizew=329)
西欧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
【近现代农业改革】
材料五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4)根据材料五,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发展农业的思考】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就当今中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追求真理)
材料一 1928年3月20日,衡阳籍中国共产告当员夏明翰在武汉英勇就义,临刑前吟出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读材料一,《就义诗》体现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精神内涵?(开拓创新)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
——摘自华东师大出版糖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
材料三 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使一小块或若干小从化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泰为化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独特道路“井冈山道路”。根据材料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革命重心为什么要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
材料四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萧华将军《长征组歌》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中会面临哪些艰难困苦?(爱国主义)
(4入当面临外族的人侵和军事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反击侵略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重大战役一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请写出这次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热爱人民)
材料五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5)读材料五,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与纪律八项注意”有何关系?(学史力行)
材料六 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6)阅读材料六焦裕禄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你将怎样努力?近些年来全球化出现低潮的迹象,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退出许多国际组织,甚至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对此,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起,暂时的低潮只是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表现;有人则认为已出现逆全球化,世界日益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和灾难中。请就全球化这一问题说说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