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2.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我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中国版图的形状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变化主要与那个国家有关
A.英国 | B.沙俄 | C.法国 | D.美国 |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天京陷落
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②③ |
4.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5.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顽强抗击侵略者;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血战平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聂士成血洒八里台。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略史 | B.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
C.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 D.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
6.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这一组织”是( )
A.中国兴中会 | B.中国同盟会 | C.中国国民党 | D.中国光复会 |
7.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史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 B.袁世凯独裁统治 |
C.尊孔复古的逆流 | D.北洋军阀混战 |
8.历史漫画可以反映某些历史事件,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static.xuejinqu.com/qimg/ba7/ba7980c98292c7dfa881b160453a9075.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ba7/ba7980c98292c7dfa881b160453a9075.png)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9.下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一道曙光。这道“曙光”是指
![](//static.xuejinqu.com/qimg/64a/64a60b8f7a1ffea3571d0b59cbc5e72a.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64a/64a60b8f7a1ffea3571d0b59cbc5e72a.png)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10.“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
A.蒋介石 | B.李宗仁 | C.叶挺 | D.彭德怀 |
11.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古田会议 | D.国民党一大 |
1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井冈山会师 | B.红军长征 | C.挺进大别山 | D.秋收起义 |
13.1935年底,华北危急,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 B.一二九运动 | C.四一二政变 | D.国民革命 |
14.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是
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C.为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15.1947年3月18日晚,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 )
A.挺进大别山 | B.占领南京 | C.攻占锦州 | D.转战陕北 |
16.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护国战争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17.在战略决战中,由于国民党的兵力还有一定优势,并实行重点防御,因此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以打为主。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和”“打”结合,最终,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可见,解放战争胜利是由于( )
A.毛泽东的指导 | B.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
C.战略战术正确 | D.解放军英勇善战 |
18.在一位历史人物的图象旁边有这样的文字介绍(如图),可以判定,该人物是( )
![](//static.xuejinqu.com/qimg/ba0/ba098309b35d0b5b5ba9a7925798f347.png)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ba0/ba098309b35d0b5b5ba9a7925798f347.png)
A.张謇 | B.詹天佑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19.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 | 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 | D.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
20.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这个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 B.开明书店 | C.生活书店 | D.中华书局 |
21.近代化是中国人们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亡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static.xuejinqu.com/qimg/7fe/7fe1bde5f5706c0c5f29026649821c86.png)
(4)上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材料四: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7fe/7fe1bde5f5706c0c5f29026649821c86.png)
(4)上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22.近代化是中国人们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亡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static.xuejinqu.com/qimg/7fe/7fe1bde5f5706c0c5f29026649821c86.png)
(4)上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材料四: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7fe/7fe1bde5f5706c0c5f29026649821c86.png)
(4)上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23.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纪念遇难同胞,守护共同记忆。八年级某班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static.xuejinqu.com/qimg/1bf/1bf151c8485a3f5e133022f3c54d95e4.png)
(1)该班同学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南京大屠杀?你能从上图中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
![](//static.xuejinqu.com/qimg/20e/20e813f497abc10f703311f53844a622.png)
(2)材料二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
(4)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一: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1bf/1bf151c8485a3f5e133022f3c54d95e4.png)
(1)该班同学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南京大屠杀?你能从上图中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
材料二:
![](http://static.xuejinqu.com/qimg/20e/20e813f497abc10f703311f53844a622.png)
(2)材料二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3)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时间是哪一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4)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