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湖北省荆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

类型:中考真题
年份:2022
年级:九年级
题数:20
收藏试卷
下载试卷

全一卷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消毒B.开窗通风C.佩戴口罩D.测量体温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2.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A.干冰﹣氧化物B.糖水﹣化合物
C.空气﹣纯净物D.纯碱﹣碱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荆州。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天更蓝﹣使用清洁能源B.地更净﹣垃圾分类回收
C.水更清﹣污水直排长江D.景更美﹣城市绿化美化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4.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A.氧分子体积变小B.氧分子质量变小
C.氧分子间隔变小D.氧分子数目变少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火柴点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
B.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和空气隔绝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6.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读数偏小B.试管破裂
C.标签受损D.液滴飞溅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提倡多喝硬水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8.甲醛(CH2O)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SO4滴加适量BaOH2溶液后过滤
C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体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D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AB.BC.CD.D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1.如图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已知a物质是NH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乙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形成酸雨
C.丙物质的化学式为HNO2
D.丁物质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40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2.向一定温度、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钙,下列图像符合实际变化过程的是
A.B.
C.D.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请回答:
(1)高铁电网通过石墨电刷给动车供电,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 _____性。
(2)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 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粮食增产,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中”。下列可以作为复合肥的是         (填标号)。
A.KCl
B.NH4H2PO4
C.CONH22
(4)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填标号)。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荆州熊家冢曾出土过表面有一层“铜绿”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 _____(填元素符号)。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工艺。在炼铁反应3CO+Fe2O3 2Fe+3CO2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5.如图为铕(Eu)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氧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铕是一种重要的稀土资源,它属于 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铕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_____
(3)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不同。
(4)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相同价态的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6.以下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和对应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温度/0102030405060
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1)代表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填“甲”或“乙”)。
(2)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 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3)t1的范围为_________(填标号)。
A.1020
B.2030
C.3040
D.5060
(4)t2℃时,将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KNO3 _____mNaCl)(填“>”或“<”或“=”)。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7.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NaCl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
(3)该实验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应为 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
(4)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标号)。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8.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_____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填元素符号)。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40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9.“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9,碳酸钠溶液的pH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_____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pH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试管B中出现 _____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20.硫酸铜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15%的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若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
(1)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
(2)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试卷分析
试题总体分析
难易度分析
知识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