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水杯 | B.纯棉毛巾 | C.羊毛围巾 | D.蚕丝被芯 |
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
A.贫血 | B.夜盲症 | C.骨质疏松 | D.甲状腺肿大 |
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性能完全相同 |
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
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 |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停止运动 | B.分子体积缩小 |
C.分子间间隔减小 | 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Fe3O4——氧化铁 |
B.2N——2个氮元素 |
C.H+——1个氢离子 |
D.Cl2——2个氯原子 |
6.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
7.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浓硫酸![]() | B.稀释浓硫酸![]() |
C.装生锈铁钉![]() | D.倾倒稀硫酸![]() |
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 |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
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 |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 |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C.天然气作燃料 |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
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
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 B.NaOH和HCl |
C.BaCl2和Na2SO4 | D.KOH和CuSO4 |
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减小 |
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
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
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 (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4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 。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2)从微观角度:用“


①用“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4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
14.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填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填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
15.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 (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 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_____ 。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 (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 ℃。
(4)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4)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16.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9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2O2+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写出图9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2O2+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 (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 。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反思)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