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福建省厦门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中考试卷真题试题

类型:中考真题
年份:2016
年级:九年级
题数:18
收藏试卷
下载试卷

全一卷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94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肉B.大米C.食盐D.海蛎干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D.量筒读数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4.“”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B.C.D.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5.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6.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
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8.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
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9.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制品表面少量的铁锈
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
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A.AB.BC.CD.D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0.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1.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这一,“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___(填符号)元素的含量;
(2)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__KNO3+___S+__C____K2S+__N2↑+__CO2↑。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2.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

(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        ,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        
(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水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可较长时间存在于深海,其原因是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8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3.水者,万物之本。

(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可用_________检验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
①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7.1%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水______g;KNO3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_________(填符号);
②K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_,其析出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水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防止水污染,人人有责,举一例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4.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5.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举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甲”、“乙”、“丙”表示);
(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65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6.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        ;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        ,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40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7.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研究。
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

(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1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________(填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按图2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 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氢气与空气体积比
9∶1
8∶2
7∶3
5∶5
3∶7
1∶9
0.5∶9.5
点燃现象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弱的爆鸣声
强的爆鸣声
强的爆鸣声
弱的爆鸣声
不燃烧、不爆鸣
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4)用如图3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①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列三种)。
②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

(5)兴趣小组另测得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5所示,结合图5信息,提出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的合理建议:①禁止烟火;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0.40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收藏
有奖纠错
18.以下是金属锡纯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步骤i 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2溶液;
步骤ii 往所得SnCl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

步骤Ⅲ 用K2Cr2O7溶液测定步骤ii反应生成FeCl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2质量为2.54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并回答:
(1)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2质量;
(2)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试卷分析
试题总体分析
难易度分析
知识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