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忆读书(冰心)

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请选择观点,并说明理由。
我(赞同不赞同),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补充词语。
栩栩( )( )     ( )( )无味     朦朦( )( )
无病( )( )   ( )( )不出     心动( )( )
2.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对下列书籍的评价。
《西游记》____________《封神榜》____________
《荡寇志》__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_____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试着写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忆读书(节选)

①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陇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加点的“消遣”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A.作者无所事事B.作者非常喜爱读书C.作者是一个无趣的人
3.从第③段可以看出:《忆读书》是作者奉献给____________的“珍贵礼物”。
4.第④段中的三个短句能互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这部小说是我国第一部正面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它将梁山____________个大小首领说成是天罡星和地煞星降临凡世。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这段短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      )
2.“水浒”加点字读(      ),这个字是多音字,请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
3.索然无味是指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
4.根据文意进行梳理,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喜欢的原因是______,不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不喜欢的原因是______
5.你一定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请你写出一条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感悟。

忆读书(片段)

①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②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③《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连一连。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官迫民反
《红楼梦》       施耐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西游记》       曹雪芹       苦练七十二变,历经八十一难
《水浒传》       罗贯中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文中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照样子概括。
例: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诸葛亮死,痛哭流泪,几次把书丢下又再读。
(读什么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十几年过去了,杭州市图书馆的全面开放从未停止。这一举措自实施起,便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选择离开的权利。

1.对于杭州市图书馆的做法,我的意见是: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那些对杭州市图书馆的举措表示不满的读者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文阅读

背课文(节选)

金波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语文(那时候叫国文)新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画的是地平线上升起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

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

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

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调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像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

真没想到,语文课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后来,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

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对这几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出开头的一段,后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神情。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

我仍低着头,不吭声。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呢,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篇古文。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讲解。

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

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但是,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好文章,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常常默诵着小时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
(2)形容兴趣浓厚的样子。(      )
2.作者回忆了自己背课文的哪些经历?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背课文,作者有哪些体会?(       )(多选)
A.边读边想象课文内容,就可以快速背下来。B.多背可以加深理解。
C.多背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D.边读边欣赏可以背得更快。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赞同画线部分中老师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句子品析
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期待——(        )居然——(        )
尤其——(        )着力——(        )
2.当舅父讲了半个钟头的《三国演义》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时,“我”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此后,“我”决定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中,“我”为什么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眼里,《水浒传》有什么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短文,回答问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开始自己读书是在___________岁,读的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让“我”去睡觉,“我”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决定”说明“我”迫不得已才读的《三国演义》。
B.“居然”强调“我”读书有了一定的收获,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C.这句话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对“我”的诱惑之大。
5.结合作者小时候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