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双关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
C.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对比 |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
① ,不耻下问。
②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默而识之, ,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下列词语。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 并告诉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古人谈读书二
余尝谓读书有________________,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把文中空白部分补充完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节选自《古人谈读书》)
1.“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认识:②知识、见识。语段中“识”的意思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 ,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请用“ ”画出这则短文中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