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本文是从(    )方面对老妇人进行描写的。
A.神态、语言、动作B.总写、分写C.概括、具体D.神态、外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以上文段选自            写的《        》,体裁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概——(________)           寂静——(________
3.文中那位“可怜的夫人”疯了的原因是(    )
A.她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所以疯了。
B.她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不堪巨大的打击,所以疯了。
C.她的丈夫也要上前线,所以她疯了。
4.选文第二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A.借景抒情B.对比衬托C.以小见大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里出现了从前没有的空前学习热潮,同学之间的学习风气明显更好。
B.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副目相看
C.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发生余震造成新的人员损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得近义词。
迟缓——(_______)        强壮——(________)        深思——(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表达了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反映了战争的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小说《在柏林》的结局“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环境描写,写出了车厢里很安静。
B.环境描写,写出了车厢里的静,以及紧张的气氛。
C.环境描写,突出了车厢里的静和人们安静的心灵。
D.环境描写,车厢里的静既有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老兵遭遇的同情,渲染了人们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男孩子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___________,“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换了一扇窗户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话剧演出成功后,小男孩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什么,受到那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玛丽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给题目,写在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练习。

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1.用横线画出这两个句子中描写老妇人身体状况的词语。
2.读了这两句话,你心中的疑问是(_______)
A.老妇人为何会变得神志不清?           B.老妇人为何重复数着“一、二、三”?
C.老妇人跟他是什么关系?
3.“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中,“这奇特的举动”指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小姑娘的“笑”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妇人的举动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情的严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柏林》真相大白
1.从老兵的话中我们明白了:老妇人数“一、二、三”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说内容
《在柏林》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写的一篇小小说。文章讲的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_______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_______的妻子送往_______的故事。文章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_______的厌恶和对_______的渴望。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意思写出与“笑”有关的词。
(1)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________)       (2)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________)
(3)轻蔑地笑。(________)                   (4)阴险地笑。(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