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理解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
(2)球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_______,结果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            。”②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③或曰:“             ,何如?”④其人弗能应也。⑤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字。
之曰(       )             (       )
3.判断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在不正确的一项后打“×”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第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__________________,而身为宋国笑。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因释其/耒而守株C.因释其耒/而守株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中有(树桩)B.因其耒而守株(解释)C.复得兔(希望)
4.文中的农夫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之曰:“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1.背诵课文,在上面横线上补写句子。
2.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誉:____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____
弗:_________________                      立: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这句话,我们应该用____________(热情   嘲讽   夸赞   惊讶)的语气。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最后一句中“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在这应读“fū”。(      )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是在夸耀自己的盾。(      )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围观者七嘴八舌,那人回答不过来了。(      )
(4)本文告诫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阅读《两小儿辩日》,填空。
两小儿围绕______进行辩论。其中一儿的观点是:______,他的依据是:______;另一儿的观点是:______,他的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______的品质,由此,我想到了《论语》里的这句话(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彩回顾。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请将下面三个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填序号)
①冀复得兔 ②折颈而死 ③兔走触株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复得兔       冀: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触株       走: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4.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北人不识菱

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qiǎng)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②仕(于):(在)官,做官。③啖:吃。④此坐:这是因为。⑤强:硬要。


(1)据词定义,与“其人自护其”的“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相接B.斤缺两C.扬长避D.纸情长
(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一处停顿。
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3)你从短文哪些地方看出“北人不识菱”?用文中的原句填一填。

(4)通过《北人不识菱》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1)_____________,而(2)______________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1.默背上文,补充空缺的句子。
2.有同学对“辩”字不理解,请你从字形、字义、组词、写句等方面大胆解读“辩”字,可参考后面的材料。
【材料】辩(biàn),由两个“辛”组成,“辛”在商代是一种刑具,代表法律、公正。“辩”就是双方依法争论。
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孔子东。游:(      )(2)孔子不能也。决:(      )
(3)多知乎?孰:(      )。汝:(      )
4.联系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意思,推想句子后面成语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相去甚远: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                  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张无垢勤学》,回答问题。

张无垢谪zhé)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把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被贬官。②寓:居住。③昧爽:太阳刚升起的时候。④辄:总是。⑤洎:等到。⑥跌:脚。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书立窗下(          )             明而读(          )       如是者十四年(          )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写出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跟同学们分享阅读这个故事收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鸺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孟子被尊为“____________”。
2.“通国之善弈者也”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
3.①文中的“__________”说明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②文中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______,而后一个人_______(填成语)。③选文告诉我们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       )的语气。
A.语调上扬,读出反向
B.语调舒缓,读出疑向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