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自测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狙(jū):猴子。②得:懂得。 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 ⑤欲:欲望,要求。⑥俄而:一会儿,不久。 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 ⑨恐:恐怕。⑩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11)诳(kuáng):欺骗,瞒哄。 (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4)芧(xù):橡粟,一种粮食。(15)足:够。 (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能狙之意(________)(2)其家口(_____________)  
(3)狙之欲(_________)(4)众狙皆而喜(____________
2.翻译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划分朗读节奏。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何不试之以足?
2.解释加点的字。
(1)郑人有欲买_______    (2)而置之其_________ 
(3)归取之 _________        (4)不得履______________
(5)先自其足 __________         (6)吾忘持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之的用法 :(1)作代词      (2)助词,的     (3)动词,到、往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补足音节     (6)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 》选自_________ ,作者韩非是__________ 时期的哲学家,____家的主要代表众人物。
5.理解内容。
(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②已而:不久。③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④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昔者秦王猎而扰民(    )(2)下令猎北郊(   )
(3)民徙避之(    )(4)吾王之爱子好纸鸢(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
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
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解)①鄙,边境。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宋昭公出(_____) (2)吾知所以亡矣(_____)
(3)服以立(_____) (4)得反国(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炳烛之明,熟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出自《说苑》,有删减)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③[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④[孰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____)
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杜处士好书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2.文末引用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B.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唯戎不动。人问,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信然。

1.“之”在文言文中多用来代替事物,文中三个带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A.李子B.李树C.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D.小儿
①诸儿竞走取_________②人问________③取,信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尝:①吃一点;辨别滋味。②经历;体验。③曾经。
信:①确实。②信用。③随意。④信奉。
(1)与诸小儿游(______)     (2)取之,然。(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小古文《原谷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之,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其后,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gèng)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谏:规劝别人,使改正错误。③祖:祖父,祖辈。④捐:抛弃,丢弃。⑤舆:手推的小车。⑥凶具:不吉利的用具,指手推车。

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是义也 (______)A.背着、承担           B.违背、背弃
(2)无需作此具(______)A.越发、愈加       B.再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   )
A.不该把抛弃老人的事让原谷知道。
B.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C.后悔制作手推车是个错误。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课文,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___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