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

相看两不厌,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
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A.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B.狐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C.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亨山。
D.狐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2.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没有了。B.闲:空闲C.厌:满足。D.孤云
3.“两”指的是( )
A.群鸟与孤云
B.诗人与敬亭山
C.诗人与群鸟。
D.群鸟与敬亭山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
5.诗句中的( )两个词最能体现诗的主题,写出作者的情怀和感受。
A.孤 闲B.独 厌C.孤 独D.独 闲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
B.“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C.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赞美敬亭山的景物。
D.全诗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罗隐

______________,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下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采蜜B.密蜂C.茂蜜D.甜言密语
2.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尖:山峰。B.尽:完。C.占:占其所有。D.甜:醇香的蜂蜜。
3.补全古诗( )
            ,无限风光尽被占。
A.无论平地与山尖
B.不论平地与山尖
C.无论山尖与平地
D.不论山尖与平地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疑问B.拟人C.反问D.设问
5.下面关于古诗前两句表达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B.不管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C.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
D.只有在平原和山野,才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前二句主议,后二句主叙。
B.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
C.在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词语是(成蜜),与“辛苦”相呼应的词语是(采得百花)。
D.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明月何时照我还?

1.填入横线上的诗句是( )
              ,明月何时照我还?
A.东风又绿江南岸
B.春风吹绿江南岸
C.东风吹绿江南岸
D.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 )
A.船(bó)
B.洲 (guā)
C.数山(zhòng)
D.照我(huán)
3.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泊船:停船。
B.一水:指长江。
C.隔:间隔。
D.绿:草地。
4.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家乡所在地是(  )
A.京口
B.瓜洲
C.钟山
5.下列诗句出自诗人王安石的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下列对古诗理解错误的是( )
A.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送别诗。
B.这首诗所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C.从“一水间”和“只隔”可以看出此时已离诗人的家乡不远。
D.诗人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作者程颢的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  )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A.杨时
B.程颐
C.朱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 )
A.天(wǔ)
B.花 (bàng)
C.余心(yuè)
D.谓 (jiāng)
3.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偶成:偶然写成。
B.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C.川:山川。
D.将谓:就以为。
4.对“时人不识余心乐”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
B.当时的人还不认识我。
C.当时旁人都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高兴。
D.当时没有人比我更快乐。
5.下列诗句同样是描写春天的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下列对古诗理解错误的是( )
A.这首诗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B.诗题“春日偶成”中的“偶”的意思是成双成对。
C.前两句对“云”“风”“花”“柳”“河”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
D.“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的意思是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的题材是( )
A.送别诗
B.山水田园诗
C.思乡诗
D.边塞诗
2.下列诗词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青玉案·元夕》——宋 李清照
B.《卜算子·咏梅》——宋 陆游
C.《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D.《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3.这首词的上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夸张
4.下列对这首词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卜算子:词牌名。
B.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C.才始:才开始
D.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5.作者能够巧妙地将“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达美好的情怀的句子是( )
A.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B.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6.关于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之”意思是“去,到……去”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意思相同。
B.词的前两句意思是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就像美人的愁眉攒聚,形容山水之美。
C.“眉眼盈盈处”与古诗“盈盈一水间”中的盈盈意思相同。
D.“千万和春住”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是作者描写的( )的雨夜
A.洛阳B.成都C.汴京D.杭州
2.“当春乃发生”中“发生”的解释是( )
A.萌发生长
B.产生
C.出现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春(dāng)
B.入夜(qián)
C.野(jìng)
D.花(chóng)
4.该诗前两句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5.这首诗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关于古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什么诗派的代表(    )
A.山水田园诗派B.豪放派C.婉约派D.边塞诗派
2.补全诗歌(    )
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A.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B.但闻人雨响,返景入森林。
C.返景入森林,但闻人语响。D.返景入深林,但闻人语响。
3.“鹿柴”的“柴”的读音是(    )
A.cháiB.zhàiC.cáiD.zài
4.诗歌中“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D.新闻或者消息
5.诗歌中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B.诗歌第三句是指回到树林中再次观赏风景。
C.诗歌前两句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响声表现山中的空寂。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______________。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下列字音错误的一项是(  )
A.(níng)可B.何(céng)C.吹(luò)D.丢三(là)四
2.下列(  )与作者郑思肖不属于同一个朝代。
A.李清照
B.吕岩
C.陆游
D.林升
3.补充诗句(  )
花开不并百花丛,              
A.笛弄晚风三四声
B.独立疏篱趣未穷
C.敲成玉磬穿林响
D.才了蚕桑又插田
4.下列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并,并且。
B.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C.何曾:哪曾、不曾。
D.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5.这首诗用了(  )的写作手法。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对比D.动静结合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B.“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
C.诗的前两句融入了唐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D.诗人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