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习题。
材料一

“五一”假日期间,沈阳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1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76%。旅游总收入为52.03亿元,同比增长174.85%,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5月3日,沈阳市当日接待国内游客人次9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69%。旅游总收入为7.7亿元,同比增长147.95%。


材料二

从美团平台数据来看,“五一”假日期间沈阳市旅游总接待人次,在全省排名第1,在全国排名第18;沈阳市文旅消费规模,在全省排名第1,在全国排名第17。携程发布《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沈阳上榜“五一”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前十榜第5。


材料三

“五一”期间,沈阳故宫接待游客17.3万人次;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接待游客12万人次;北陵公园接待游客81.8万人次;棋盘山地区接待游客37.9万人次;老北市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沈阳中街客流量达到335万人次。

1.分别给这三则材料起个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则材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沈阳将汇聚各方智慧,提炼沈阳文旅标识,精心策划打造高质量文旅项目。请你结合你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为文旅部门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有关节日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节日偏爱消闲,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有一种说法,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节电视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还在改变为“电话拜年”,如果春节晚会再不带劲儿,便真成了“大周末”了。

没有年意了!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

(选自冯骥才的《年文化》)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过年有了“新俗”。近几年,电话、微信、邮件等电子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十分便捷。按照传统习俗,压岁钱是晚辈最盼望的礼物。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以表达感恩之情。以前过年讲究待在家里一家团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年时去旅游……新的时代,新的过年习俗受到现代人的欢迎。

【材料三】节日,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中国节,指中国民间相传的纪念日、欢庆日和被中国承认的国际通用节日等。

节日时间相关信息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北京的春节》(老舍)
(3)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植树节公历3月12日(1)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增强群众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意识,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2)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踏青、扫墓……
(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公历8月1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教师节公历9月10日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涂“√”、错的涂“×”。
(1)没有年意和年味了!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的失落。(      )
(2)贴年画是现代人的一种过年“新俗”。(      )
(3)材料二中的“反其道而行之”是指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
(4)“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这幅对联适用于重阳节。(      )
2.下面对材料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年味变淡了。
B.材料二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过年有了“新俗”。
C.材料三完全概括了各种节日的习俗。
3.两名同学对过年的方式展开了辩论、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代过年需要传统习俗”,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代过年需要新习俗”。请你选择中一个观点,参与辩论,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写出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展开了联想,并把联想到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节日,把读到的和联想到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5.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一个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

文/〔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①一只白鹅在沙地上来回踱着步子,不料被一群孩子抓着带走了。尼尔斯追随掉在地上的白色羽毛,走进森林里的一座城堡。在走廊,他不慎碰着一个罐子,索性躲进罐子里……

②一个孩子打开了罐子。突然,尼尔斯从里面跳了出来,赶紧朝门外奔去,人们顿时惊呆了。

③“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④人们手忙脚乱地想抓住他,但是尼尔斯跑得比老鼠还快,他很快便脱身了,跑到了外边。他没有从那条大道上跑,而是拐进了花园朝后院跑去。人们又追过来了,好多次都差点儿抓住他。当他从雇工们住的小屋前跑过时,突然听到一阵鹅的叫声,这声音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又看到了地上有一根鹅毛,没错了,白鹅肯定在这里。这时他已经顾不得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追赶自己,径直爬上台阶,朝房门跑去。到了房门口,尼尔斯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房门关得严严实实。尼尔斯在门外听得真真切切,的确是白鹅在屋里哀号。尼尔斯鼓足勇气,使劲敲着房门。

⑤终于有一个小孩过来开门,尼尔斯从门缝里溜了进去。尼尔斯看到屋子中间有一个女人,她一手紧紧攥着白鹅,一手拿着剪刀,正要朝白鹅的翅膀尖剪去。原来小孩把白鹅带回家后,想把白鹅留在家里养着,为了怕白鹅飞走,他们准备剪掉他的翅膀尖。因为这样一来,白鹅就只能乖乖待在这里了。结果比尼尔斯预想的要好一些,人们并不是想要宰掉白鹅。

⑥在小孩开门的时候,女人的剪刀刚碰到白鹅。尼尔斯站在门槛上,女人看见他那副模样,大吃一惊。她或许认为尼尔斯是妖怪或者小精灵,于是马上丢下剪刀,双手合十开始祈祷。白鹅趁机顺口叼着尼尔斯的衣领一起向门口跑去。等到了台阶上,白鹅一边扇动着翅膀,一边把脖子转向后背,尼尔斯坐到了白鹅的背上,白鹅张开翅膀向天空飞去。再也没有人能抓住白鹅或是尼尔斯了,许多人都仰起脖子看着他们,不一会儿,他们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⑦白鹅带着尼尔斯飞到维姆布湖边,大雁们对尼尔斯的行为交口称赞。

(摘自《骑鹅旅行记》,有删改。)

1.根据短文主要内容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梳理短文故事情节,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3.尼尔斯确定白鹅被关在城堡的屋子里的理由是(       )(多选)
A.看到花园有一个后院B.听到一阵白鹅的叫声
C.看到地上有一根鹅毛D.听到雇工们的说话声
4.文中描写尼尔斯的动作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将摘录的语句补充完整,并据此对人物形象作出全面评价。
描写动作的语句评价人物
①但是尼尔斯跑得比(      )还快,他很快便脱身了,跑到了外边。   ________________
②这时他已经顾不得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追赶自己,(      )爬上台阶,朝房门跑去。
③终于有一个小孩过来开门,尼尔斯从门缝里(      )了进去。
5.结尾写“白鹅带着尼尔斯飞到维姆布湖边,大雁们对尼尔斯的行为交口称赞”。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个场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1.用“﹏﹏﹏”画出描写父亲神态、言行的句子,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对我们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你知道吗?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         ) 怒气冲冲——(          )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
6.选文中有段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_____“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父亲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冬夜里唱歌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别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们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的父亲还在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撤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焖在锅里,鱼骨就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辩,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文章围绕“鱼”写了哪几件事?请作简要概括,补全思维导图。

2.细读第④自然段,填写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
人物具体表现心理状态
大姐装模作样地做作业__________
二姐__________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我和妹妹__________幸福
3.结合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读完文章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在冬夜里唱歌的鱼”为题,你怎样理解?你觉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校要召开一期“家乡特产推介会”,王海同学想把家乡的白兰瓜介绍给大家。下面是他找到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习题。

材料一:白兰瓜味甘、性寒,可起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比较适合夏天食用,尤其是中暑或体内湿热严重,导致身心疲惫、心神焦躁时适量吃一些白兰瓜,可以适当的缓解症状。西医认为白兰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促使水钠代谢,起到利尿、消水肿的作用。白兰瓜带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可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当一个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可通过吃适量的白兰瓜进行食疗。

材料二:白兰瓜奶昔

【材料】白兰瓜,酸奶

【做法】①将白兰瓜削皮去籽、切成小块,备用。②将切好的白兰瓜倒入料理机中,再倒入酸奶,直接打成汁。③将打好的奶昔倒入杯子中,冰镇2小时后即可食用。

材料三: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原产于美国。一般重量为1.5—2千克,皮厚瓜甜,汁丰肉嫩,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乡的产品最为有名。白兰瓜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矿物质元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含糖量较高,因而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的美誉。

1.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关于“白兰瓜”的哪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材料一:______;材料二:______;材料三:______
2.为了介绍的更有条理、王海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三则材料?介绍的时候,给三个材料之间加上恰当的过渡句。
材料______(过渡句1)材料______(过渡句2)材料______
3.写推介会发言稿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自己的介绍,王海设计了两种开场白,但不确定用哪一种更好。请你帮他选一种,并说明理由。
开场白一:我的家乡兰州是著名的瓜果之乡。香甜多汁的白粉桃是安宁的招牌,紫珠玛瑙般的葡萄是徐家山的骄傲,皮薄肉细的冬果梨是什川的特产……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是盛产于青白石的白兰瓜。
开场白二:“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如果你在收获的季节来到兰州,兰州的亲朋好友一定会为你端上一盘剖成长条的白兰瓜,让你消渴解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白兰瓜这一家乡特产。
我选择开场白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感悟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向晚”一词中,“向”的意思是(       
A.对着B.将近C.向来
2.对文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不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
A.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用餐空间非常宽广。
B.乡下人家胸怀坦荡,吃饭时不说别人坏话。
C.乡下人家吃饭时聊的话题天南地北。
D.乡下人家每家的厨房都很宽敞,而且吃饭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第①自然段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在文中指________。第②自然段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
5.用“________”画出能概括这三个选段的中心句。
6.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描绘了“花落结果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等几个场景。
B.选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
C.选段中的描写运用了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的交叉。
D.选段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

①17岁进入飞行学院,33岁进入太空讲课,41岁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就是众所周知的王亚平。

②17岁那年高考,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幸运地与飞行、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之梦,举国同庆,世界瞩目。当时只有23岁的飞行员王亚平,她心中的激动与兴奋同样难以言表,脑海里有一个小火苗“腾”地被点亮了:“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④2010年,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王亚平真的成为了我国首批女航天员。加入航天员队伍之后,她才发现光鲜灿烂的时刻只是一瞬间,更多的是面对数十年如一日的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严酷的挑选。

⑤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面部扭曲变形,时常感到呼吸困难,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救生训练中,不管在野兽出没的丛林,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都能从容面对;体能强化训练中,3000米考核,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王亚平硬是靠着“练”这个“一字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点一点抹平生理差距,最终强大到与男航天员们一起在太空并肩作战!

⑥2013年终于成功入选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第一次飞天的感受:失重的瞬间,感觉到身体一下子就飞起来了,好像腾云驾雾;视觉上也受到了冲击,舱里所有的东西飘了起来,像有了生命,从太空看地球能感受到一种生命力的震撼。航天任务充满了风险和未知,第一次飞行任务结束后,有人曾问她:“害不害怕?”王亚平说:“不害怕,因为那一刻自己的脑海中只有6个字——责任、使命、圆梦。身处太空时,所看见的世界会让人得到升华,有些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

⑦2021年,王亚平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多了很多“首位”标签: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⑧正如王亚平所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这也是对每一个中国航天人的真实写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以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梳理王亚平的圆梦经历。

我发现:王亚平的圆梦经历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3.抓住言行心理,走进王亚平的内心世界。
(1)文中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王亚平       的描写,可以体会到她         的思想感情。
(2)王亚平成为我国首批女航天员后,经历了艰苦训练,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语句。
(3)读第⑧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联系圆梦经历,我们可以体会到                           
4.关联阅读,从中受到启迪。
       航天任务充满了风险和未知。有人问王亚平害不害怕的时候,王亚平说:“那一刻自己的脑海中只有6个字——责任、使命、圆梦”;我们不禁会想到: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返回着陆场时说过的话:“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请你联系这两位航天员的话,写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及你从中受到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五彩池

①我小时候听奶奶讲,天上有座山,山上有个五彩池,那是神仙住的地方,池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飞到那五彩池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

②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小不一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阳光下闪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盘,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③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可是把水捧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样,什么颜色都没有。

④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细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照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⑤原来五彩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文章是从五彩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来描写五彩池的。
2.五彩池不仅神奇,而且数量多。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都写出了藏龙山上的水池多。
3.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呢?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原因。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彩池位于四川藏龙山上。
B.“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这句话中“不足”和“不过”意思相同。
C.五彩池深浅不同,大小不一。
D.五彩池所有的池水来自不同的溪流,因而颜色不同。
5.作者说“原来五彩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A.传说中神仙住的五彩池不是在天上,就是在人间。
B.奶奶说的是假的,神仙住在人间。
C.现实中的五彩池更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原来传说中的五彩池就在天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一代一代的春天》,完成以下小题

一代一代的春天

春天端出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盛宴,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

春天的冷,到底有限得很。几番风雨后,气温回升。沉睡了一冬的虫子们不老实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要出来。我在阳台小坐,看到一只睡醒了的蜜蜂,在窗户的缝隙间,探险般的,左冲右突。也见到一只蛾子,在我养的一盆瑞香的叶子上,跌跌撞撞。等到它们全部爬出来,天下便是春了。春天是被虫子们驼在身上了的。

走过一片草地,草看上去仍是枯黄的。但当你蹲下去细看,发现草根处,已然冒出点点的新绿来。那么稚嫩、柔软,婴儿的眉睫似的。你知道,用不了多久,那绿,便茁壮起来,世界将是新绿的一个世界。

一些树,不动声色地在进行着一场新老更替,老叶褪去,新叶长出来,譬如樟树,譬如广玉兰。生与死的交接如此自然而然,几乎不着痕迹。你仰头微笑着看一会儿,感动了。垂柳的变化最是明显,满身缀着嫩黄的芽。这个时候,最适宜远观了。你在某个桥头站定,微风拂过你的脸,拂过河堤两岸。万千条柳枝一齐随着风舞动起来,缭乱缤纷,烟一般缥缈。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唯有柳了。

紧接着,桃花该开了。梨花该开了。菜花该开了。花一个紧接着一个。不,不,一个接着一个太慢了,哪里等得及,是要一哄而上挤挤闹闹登场的。于是乎,好颜色被抖落得满天满地,天地一片斑斓,忙不过来的是人,踏青去!赏春去!看桃花。看梨花。看菜花。

说到味觉,就闻到了荠菜香。这个时候,荠菜正当时。去野地里寻荠菜是一大乐事,鲜嫩的荠菜可拌可炒可烧。若把荠菜剁碎了,和些肉末,是包春卷最上好的料。不得不佩服我们的老祖宗,在吃上玩尽智慧,居然想出包春卷。人们的心真是得可以,把春天进去,进去,春天就溜不走了。

小母亲坐到阳台下,教她的幼儿学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母亲问孩子,宝宝,这里的春天美不美呀。孩子咿咿呀呀。小母亲笑了,接着唱,声音温柔得挤得出水来,她低头看向孩子的眼神,是永远的春天。一代一代的母亲,一代一代的幼童。一代一代的小燕子,拂柳穿檐,喜乐汤汤。一代一代的春天!

1.短文第①自然段在文中起到________作用。
2.细读短文②-⑤自然段,看作者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哪些图画,请为每一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第⑤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
(2)细读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加点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怎么理解题目“一代一代的春天”。______
5.短文从视觉、味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春天的景物,你心中春天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试着写一写。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