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  (______
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_____
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充古诗,回答问题。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1.补充诗句。
2.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山尖”是指(______
A.这座山峰很尖。   B.山峰。
②“尽”是指(______
A.都。    B.完。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物诗。
B.蜜蜂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
C.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D.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样反复吟咏意义不大。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全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补全古诗。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用“____”画出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它们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用“____”画出这首词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2.“夜深千帐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词中叠用了两个“一程”“一更”,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吟鞭东指:马鞭向东一挥。②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被称为落红。

1.第一句诗中用“___________”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________________”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中的《己亥杂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著名诗句还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两首古诗文体裁不同,《泊船瓜洲》的体裁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__,但是它们抒发的情感是一样的,都与___________有关。
2.我们可以从《泊船瓜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出来。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完成小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指的是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的习俗。
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
D.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3.读着这首诗,你还想起了哪些与明月、思乡有关的诗句,请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小诗写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第一句写天气状况,第二句写_____,第三句和第四句介绍沿途景象。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积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    ,春江水暖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这首诗中写到的植物有________,写到的动物有______ (填序号)
①竹子②桃花③鸭子 ④蒌蒿 ⑤芦第⑥河豚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________

天门______江开,

碧水东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

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___)
A.断   开
B.流   回
C.出   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________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_______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