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互相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1)这段话共有     句。描写了人们                   的情景。
(2)江泽民主席来人群中,与大家               ,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3)你想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收到一封回信 “!——编辑室。”过了不久,《悲惨世界》轰动世界。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精彩内容巩固。
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1.“一幅感人的图画”是怎样的“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
2.为什么这一幕“我很难忘记”?
3.将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穷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起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别等他们醒来。”
1.短文出自课文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写题材),作者是_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 。
2.“皱起眉,脸色变得严肃、忧虑”,这是通过对渔夫_______的描写,反映他当时______的心理,“搔搔后脑勺”是通过对渔夫_______的描写来说明渔夫_______ ;“嗯,你看怎么办?”这是对渔夫_______的描写,表现渔夫一开始还拿不定主意,而跟妻子桑娜_______。
3.这段话中的“________”字,说明渔夫对将来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
4.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有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雨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她们应该唱着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ìang)  
上浮(fú       fóu)    
兴(xīng    xìng)旺
2.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3.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                          
4.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
收藏
纠错
详情

①【A】有位植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株黑麦栽种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麦根系最发达的时期,即麦穗风中扬花之时,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麦根上的泥土,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系竟有1400万条之多。这些根连接起来,延綿600千米,等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若将这些根上的150亿条根毛根根相接,竟可长达1万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②【B】在实验室里,我看过一幅染红的玉米根尖的纵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细嫩,而且娇嫩。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 ,如何?
③在根的周围,那领域拥挤,还有虫豸出没,没有蓝天、白云和月光。根,却总是心甘情愿地、默默地承受着一切。【C】19世纪法国建筑师莫里埃一直寻觅强固墙板之法。一场大风雨,拔倒了他故园的大梨树。大梨树虽然倒下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无数只手,在土里土外,纵横交错,依然 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依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发了莫里埃 的灵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④我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过洋葱的根尖细胞。那细胞,如月光般透明,如 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气,沁出一片凉意。
⑤【D】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之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 的欲杀以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依然
⑥“留住我们的根”……
1.理解内容。
(1)联系上下文,“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中的“之”指的是           ,“沁出一片凉意”中的“沁”的意思是           
(2)文中的【A】【B】【C】【D】四处,分别填人下面的哪句最合适?填写相应的序号。
①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
②根,一旦植入土地,对土地就无法不执着地拥抱。
③根是坚忍的。
④根的世界是神奇的。
【A】【B】【C】【D】
2.想象表达。
短文的第②段中,作者无法想象的究竟是什么呢?请你补写恰当的内容。
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           如何
3.联系短文内容,把第⑤段补充完整。
……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4.心灵感悟。
短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写道留住我们的根……”请联系根的特点来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活儿”
草棚里住着老黄牛,大青马和小黑驴。多少年来,一直是牛耕田,马拉车,驴磨面,各尽其职,干得不坏。可是,时间一久,它们就不满自己的工作了。
一天晚上,老黄牛说:“我天天跟泥土打交道,真没意思。马兄弟不错,整天拉着车儿到处跑,一路上游山观景,多带劲啊!”
“你知道个啥!”大青马不服气地嚷着,“我天天在外面跑呀,四只蹄子没个停,身上一直流汗,实在累得很呀!我看驴小弟才好呢,干(ɡān ɡàn)活连大门也不出,真够舒服的。”
“可不是这样,”小黑驴反驳道,“我天天关在磨( mó  mò)房里,眼睛遮起来,啥也看不见,一个劲儿围着磨盘转(zhuǎn  zhuàn),转个没完,黄牛老才舒服呢,干活像散步一样。”
“哞——拉车才好呢!”牛说。
“磨(mó  mò)面才好呢!”马说。
它们的嗓门一个高过一个,差点儿把草棚顶冲破。
“这样吧!”老黄牛说,“干(ɡān ɡàn)脆,咱们把活换一下吧!”
“这个主意好!”大青马、小黑驴都表示赞成。
第二天,它们都高高兴兴地干起新活儿,老黄牛拉车,大青马磨面,小黑驴耕田。
大家干了一天,到了晚上,老黄牛、大青马、小黑驴就互相埋(mái  mán)怨起来了。老黄牛懊丧地说:“别说了,我真傻,怎么看上拉车的活儿,车子一上路,便不停地跑,哪有工夫游山观景!”
大青马也垂头丧气地说:“别说了,我原想麻面这活儿不错,谁知不用劲,磨不动,劲用多了,麻盘也被拉塌了。”
小黑驴更为后悔,它说:“干耕田这活儿看着是慢慢悠悠的,但拉起来却很重,我拼死也干不了这活儿,都是老牛哥不好,想出了换活儿这个坏主意。”
算啦  谁也不怪谁啦  这个主意是大家赞成的  大青马叹口气说  现在看来  大家都觉得  还是各自干本分(fēn  fèn)的活儿合适  以后咱们谁也不要再异想天开啦
就这样它们把活儿又换回来,大家都安心的干好自己的工作。
(1)给带点的字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加上标点。
(3)“各尽其职”的意思是:                                                 
在本文中指:                                                         
(4)根据段意,给文章分段,用“||”标出。
第一段:老黄牛、大青马、小黑驴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第二段:老黄牛提出大伙互相换活儿,就互相埋怨起来。
第三段:它们干了一天新活儿,就互相埋怨起来。
第四段:大家又把活儿换回来,各自安心干自己的工作。
(5)读了这篇文中,你有什么话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蟋蟀的住宅》选段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 )的,( )、( ),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简单(       )  伟大(       )
3、蟋蟀盖房子是在___________(季节)。
4、找出第二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时动作的词。
_______ 、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四季》一文,回答一下问题。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1.连一连。
草芽      夏天
荷叶      冬天
谷穗      春天
雪人      秋天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你眼中的四季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有红的,有紫的,组成了各种颜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去。树上的露水沙沙地滴落下来。树上的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
1.这段共有(  )句话,写了早晨(     )的景色。
2.描写阳光的颜色的词语有(     )、(     )。
3.从这段话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滴    跳     叫
松鼠(        )   
露水(       )   
黄莺(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